红岛镇的文化教育
红岛镇最有名的是八音会。一串串扣人心弦的唢呐声沿着土楼庙墙飘出,这是山西北部流行的八大乐会的古老风格。在喜庆的节日里,旋律高亢欢快,音色优美奔放。这是著名的“伟大的胜利”套曲,带有浓厚的宫廷韵味。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北社东村诞生了一位名叫李明南的高官。不仅李楠如此优秀,他的儿子更优秀。他被明神宗·朱翊钧皇帝任命为郡马。县里的马师傅在省府省亲的时候,曾经带回来一个御鼓班。音乐课由八种乐器组成,如唢呐、海笛、笙、鼓、锣、钹和梆子。演奏的旋律被统称为八乐音乐会。上午有雅乐,下午有酒席,晚上有清乐。这是鼓乐班的工作流程。能在农民的光年间,听故宫传来的皇家音乐,对任何一个北社东村的村民来说,都是一种额外的奢侈。不知道为什么,郡马先生回京后,并没有把这个音乐班带走,而是让它在鸿福寺旁的郡马故里生根发芽。古老的宫廷音乐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陕北民间婚丧嫁娶等盛大场合的必经程序。当然,庆祝的旋律并不局限于“大捷”或“过街”、“满天飞”,而丧葬、吊唁的歌曲,大多固定在节奏缓慢、音调悲凉、音阶起伏的几个旋律里,而“西赞”、“箴言”、“刘”谁能否认,这些庄严的旋律,曾经随着鸿福寺的暮鼓晨钟,缓缓流淌在昨日大雄宝殿的佛龛、瓦片甚至每一块布满青苔的方砖上?好在鸿福寺总能在这种平和淡雅或欢快的氛围中领略到久违的优雅。
红岛镇的石家乐班,据说就是那个御鼓班的后代。现在还健在的老史在讲述一些家规家训时表示,他们史家鼓班世世代代都是称呼北社东村的李氏家族为“主人”,他们演奏的曲调中确实有明显的佛乐脉络。
红岛人喜欢跳舞和写墨。自古以来就有一大批文人墨客,他们著书立说,给教授讲课。他们都是志士仁人,诗文辉煌,文字纵横。古代的李惠、李楠等权贵,近代的凤姐、樊婷等热血将领,都是机智过人,远近闻名。70年代,红岛诗歌创作风起云涌,街报红岛诗画远近闻名,一度成为中国典型的乡村文化。新世纪以来,虽然有很多诗人、作家相得益彰,但要以文化建设文化名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红岛文联的成立,预示着红岛的文化事业将进一步繁荣。我们坚信,在红岛新一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岛一定会沿着建设“农业大镇、工业新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的思路顺利前行,红岛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