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家史
凤栖山严光寺就是这个地方!
暮春时节,我又来到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就像走进了记忆深处的一个角落。
站在门外,一边学习一边看课文:
度假村盛情欢迎洪武藏。
梵天兴山凤栖长吟文健迹。
两行字道出了两个秘密。明初官方出版的《洪武南藏》,明初又称《南藏》。严光寺保存的这件藏品是仅存的一件,现藏于四川博物馆。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文健,于公元1398年登基,年号“文健”,史称文健。四年后,朱允炆的四叔朱迪发动了靖南之战,推翻了他的政权。朱允炆也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后人将这段历史列为明代四大悬案之首。
从山门到庙门,是一条青石铺成的小路。道路两旁植被茂盛,古树参天。走在其中,感觉清凉。
六百二十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个孤独的身影跌跌撞撞地走在这条山路上,月光照在他憔悴的脸上。在火灾中失踪的是朱允炆。
朱允炆已经筋疲力尽了。看着夜空中的明月,他不禁感到悲伤。过去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四年前,他刚登上大宝的时候,踌躇满志。为了实现自己最终的梦想,他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削藩,这为他最终的逃亡做了铺垫,在齐泰和黄子澄的推动下。......
山路不远,十多分钟后就到了庙前。路两边都是小摊,大多是卖蜡纸钱的。每当有游客经过,摊主们都会像念经一样大喊,但会把“阿弥陀佛”换成“香蜡纸钱”。
严光寺始建于晋代,原名长乐寺。唐代改名为长乐寺,宋代改名为翠微寺。明朝永乐年间,蜀王春竹要求将其命名为严光寺。寺庙分为上寺和下寺。下殿形成于晋代,上殿却晚了1200多年,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在天王庙前,放着两个巨大的深色铁锅,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这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铁饭碗,是明朝皇帝给的御用锅。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叔叔名叫朱武六,在朱元璋称帝前出家为僧。他曾经游历西藏、印度等地,和唐三藏一样,得到了一部真经——贝叶经。
后来法仁去了凤栖山古寺,当了方丈,再也没有离开。据说他长得温柔善良,像个心地善良的女菩萨,当地人都叫他“漂亮娘娘”。
朱元璋称帝后,蜀国第十一世太子春竹在成都参观古寺,得知毛的叔父在此出家为僧,便赐名“悟空”给皇帝。后来又赐他一个半副元帅,四极龙凤旗,五块琉璃瓦,两个御壶,一个洪武南藏,一部皇家梵文华严经。鸾嘉和龙凤岐为悟空禅师出行时享受皇家待遇。琉璃瓦彰显悟空皇室血统,御壶可供千僧使用。
过了天王殿,还有观音殿和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有道吉和尚写的“南方无释迦牟尼佛”。公元1204年,道济和尚偶然游历翠微寺,留下了“南无释迦牟尼佛”的字迹。这个牌匾现在还挂在大雄宝殿里。
正殿一侧有一扇门通往上思,严光寺同时拥有两座独立的寺庙——上思和司夏。两座寺庙的结构大致相同,包括天王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
相传清乾隆参观古寺,对寺内建筑赞不绝口,于是萌生了再建一座寺庙的想法。为了表明自己比明帝强,他在古寺山上建了一座宏伟的庙宇,并写了《严光庙》这本书,这就是“上庙”的由来。
过了司夏寺后,山路分为两部分,左边通往财神庙和松子观音,右边是通往药师殿、结印寺、天王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的主线,两路最终在大雄宝殿汇合。
此外,朱允炆的减藩政策引起了诸侯国特别是他的四叔朱迪亲王的强烈不满,最终促使他揭竿而起,揭竿而起,以峻青一方的名义发动了“靖南之战”,一举推翻了朱允炆政权。
公元1403年,楚帝兵逼宫,被火围困的朱允炆想起了祖父给的铁盒。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就预感到未来事情会有变化。他偷偷给了朱允炆一个铁盒子,并告诉他在危机情况下打开它,以避免灾难。现在终于到了打开盒子的时候了。当我打开它时,我发现了一把剃刀,一件袈裟和一封密函,上面有一条通往宫殿的秘密通道。很明显,朱元璋的意图是让他出家避祸。朱允炆独自一人从秘道中潜了出来,他的随从连同宫殿一起被大火吞噬。
朱允炆离开皇宫后日夜逃亡,但被一条河挡住去路。在我极度焦虑的时候,幸运地遇到青城山道士郑武乘船路过,于是登船连夜逃到青城山附近的凤栖山长乐寺,去找我的高曾祖父法仁(悟空大师)。
导入殿前的石梯又长又陡,殿旁有释迦牟尼八相路线图石雕。穿过结印寺,登上天王殿上方陡峭的天梯,最后到达上思大雄宝殿。寺前的石壁上刻有古寺重大事件,包括“文健辞呈”和“康熙御书”。
从大雄宝殿出来,再往上走几十级台阶,就到了上古寺的最后一个大殿——祠堂。寺后是塔林,其中有无思善法师灵塔和悟空法师灵塔。悟空大师的肉身佛在塔内保存了数百年,却不幸在乱世被毁。善无虑大师是唐代天竺的一个和尚。为躲避安史之乱,随唐玄宗赴蜀,最后留在古寺。
几年后,朱允炆隐居古寺的消息走漏,朝廷派来的奸细跟踪他,朱允炆不得不逃离严光寺。
他在自己居住的冥想室的墙上写了一首诗:
秋入西南四十秋,
肖骁满头白发。
干坤的家在哪里?
江河无声,水自流。
云气散于长乐宫。
雨落在元亭上。
青浦刘玺每年都是绿色的,
野老头咽了口唾沫,哭了。
朱允炆开始了又一轮逃亡生活,期间游历了滇、黔、巴等地,在当地留下了大量遗迹。
多年后,当他再次回到古寺时,他绝望了,彻底放弃了东山再起的心。从他晚年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
看了解释,我懒得敲了。
笑黄家送团瓢。
南方有千层丘陵,
北望天门,万里远。
宽缎早忘了飞凤,
长袍是新换上的长袍。
这时候的官员哪里知道?
只是鸟儿迟早要面对。
据说朱允炆至死都没有离开过凤栖山。
下山的时候没有从原路返回,而是沿着祠堂旁边的小路继续上山。一个人悠闲地走在僻静的小路上...正是绿肥红瘦,满山绿意的时候。恍惚中,我是抑郁的朱允炆。
一扭头,一座斑驳破败的石牌坊矗立在路中央。不知不觉,我来到了古庙脚下。牌匾上刻有康熙皇帝的手迹,“严光殿”。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