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和对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目的具体内容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它们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有的从教学方法上强调三育、四育、五育乃至六育并举,有的从学生素质发展上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它们的指导思想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继承、运用和发展,体现了* * *的精神实质。这就是:(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谁的问题。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和为他们服务的人才;资本主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而且是“为资本家培养听话的奴隶和能干的工人”。社会主义社会是要消灭阶级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是劳动者和国家的主人。因此,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人,绝不应该是剥削者和寄生虫,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劳动为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指出:在理想社会中,“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一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的一部分推给别人”。列宁也明确告诉我们:“无产阶级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消灭社会阶级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成为工人。”在提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同时,毛泽东还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要靠我们的艰苦奋斗。”这一切都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分工的区别,但每个人都应该是劳动者,劳动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社会主义教育把每一个社会成员培养成为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教育与一切剥削阶级教育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劳动者,但这里所说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只把工人理解为体力劳动者是片面的理解。社会主义劳动者应该是新型劳动者。“劳动人民要有知识,知识分子要有劳动”,社会主义理想劳动者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一代生产者”。培养这种新型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理想要求。我国目前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实际上这只是具体指“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劳动者,分别提及只是不同角度要求的具体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应理解为培养两种人,而应理解为对社会主义劳动者两种职能的统一要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应该是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革命接班人。这是对社会主义新人的统一要求,不应该把他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教育宗旨的基本精神。(2)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质量标准。教育目的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标准,即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首先是智力和体力的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广泛地、充分地开发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不仅具有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正能力,而且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智力和体力是工作能力的基础,是与大自然交流的主要条件。只有智力和体力广泛而充分的统一发展,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完整的社会人,具有丰富的属性。因此,马克思要求“培养社会中人的一切属性,把他生产成为具有尽可能多的属性和联系的人,从而具有尽可能多的需要”。一个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与自然交流,所以要开发他的劳动能力,还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开发他的交往能力。“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两个是社会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社会交往能力就是“道德”的问题。一个人的政治态度和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德品质是德性的基本要素。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不仅要有充分发展的能力,还要有充分发展的交往能力,即高尚的道德品质。德、智、体是人的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教育目的强调三者的统一发展。但现代社会,人的素质除了德、智、体之外,还需要劳动和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劳动者不仅是生产者,也是享受者。“因为他想在很多方面享受,所以他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对美的欣赏、评价和创造是欣赏美的重要能力,所以现代人的要素需要有发展美的能力。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再是工人数量和劳动时间的直接提高,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科学知识只有通过技术的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劳动技能的发展也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从以上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劳动者的素质构成,除了德、智、体为主要要素外,还具有发展美和劳动技术的要素。我国教育方针在人才规格上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正是为了阐述这种全面的要求。(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中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征,这是教育目的的另一个构成点。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本质的根本体现。阶级社会的教育从来都是以阶级为本位的,教育的阶级性首先体现在教育的目的上。剥削阶级的一切教育目的,从来都是竭力掩盖自己的阶级本质,表述也从来都是笼统抽象的,试图说自己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整体利益服务的。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我们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明确宣称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工人。既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限定这些新人不是普通的老式工人,而是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他们的素质不是抽象的或资产阶级的德、智、体、美、技,而是具有社会主义取向的素质标准。他们是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有伟大的无产阶级理想,有科学的世界观,有高尚的* *无产阶级道德品质的新一代。教育目标和质量规格的社会主义取向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特点。教育只有坚持“以德治国”的基本原则,以人文性、创新性、实用性为重要原则,才能遵循基本教育权利完全平等原则、非基本教育权利比例均等原则、教育利益补偿原则。35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