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在历史上是如何成长的?
蒙古人起源于古代王剑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北部埃尔贡河)的一个部落,最初被称为“吴萌十卫”。公元840年后,这一部落的大部分人逐渐向西南迁移,到达现在的蒙古草原及其周边地区,与留在那里的突厥语居民逐渐融合,由狩猎生活转变为游牧生活。他们晚上住在蒙古包里,白天在草原上吃草。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蒙古人的子孙繁衍,氏族支出逐渐分布在蒙古境内的恩恩河、克鲁伦河、图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的草原上,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群。后来蒙古部落逐渐出现阶级分化,有钱人从氏族中脱颖而出,成为游牧贵族,称为“阎娜”。他们有权支配牧场,占有许多牲畜。一些强大的游牧贵族还在其周围聚集了一群名为“纳克”的军事追随者。一般牧民从平权的氏族成员变成为贵族朝贡服务的依附者,称为“联刺灭”,意为“牧奴”。他们不仅要纳税,向贵族献上一定数量的贡品,还要做剪羊毛、挤奶等杂务。因此,蒙古人进入了奴隶社会。
到12世纪中叶(北宋),蒙古社会已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贵族们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不断相互争斗,掠夺人口和畜产品。公元12年底,蒙古社会动荡不安,各部落混战,相互融合。蒙古社会本来就有很多部落,现在只剩下蒙古、塔塔、克烈、米尔奇、奈曼五个集团对峙。但当时这些蒙古部落都受到金朝的统治和压迫。很多蒙古人在沙漠里流浪,无法和平相处,所以对金朝的统治者恨之入骨。人们渴望和平与稳定,期待一个强大的中央力量来领导蒙古的统一,结束四分五裂、各自为战的局面。这时,这一历史重任落到了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的身上。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