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新一代AIM-260空空导弹

美军新一代AIM-260空空导弹

“观察者网”援引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公开表示,美国海军和空军联合研制的下一代AIM-260空空导弹“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投产,以应对中国性能和规模日益丰富多彩的雷电-15空空导弹。作为唯一公开的第四代空空导弹项目,AIM-260自2016问世以来,就备受外界关注。那么,刚刚将美国AIM-120的技术优势与雷电-15打成平手的中国空军应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国内观察者网的相关报道。

现代空空导弹的性能数据很多,但核心还是导引头性能和作战范围,这是典型作战中最关键的两个步骤。AIM-260作为美军下一代的主力装备,恰逢信息战和无人机军事化的历史性变革,其作战方式必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中国迎接这一挑战最合理的方式就是研制一种性能接近甚至超越AIM-260的导弹,其中射程和导引头自然是最重要的。具体来说,AIM-260中的数字“260”一般被视为标准射程数据(因为之前的导弹数字都是连续的),比空空导弹典型射程150到160公里高出60%以上。另外,新导弹必须考虑隐形战斗机弹仓的尺寸限制,研制难度很大。

▲F-22A发射AIM-260假想图。

随着空空导弹的发展,几乎每一代的射程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第一代10公里,到第二代30多公里,第三代初期70多公里,又因为多年来全球局势的缓和,第三代150公里的末期车型。按照这个趋势,以AIM-260为代表的第四代空空导弹,随着材料和动力的进步,射程达到260公里也不为过。但是,真正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虽然俄罗斯空军已经列装了理论射程300公里左右的R-37,但还不能归为第四代空空导弹。

▲R-37体型巨大,射程惊人。

作为苏联留下的知名装备,R-37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现役空空导弹。俄方声称其理论最大射程超过300公里,在乌克兰战场的实际作战射程接近200公里。而远距离击落的空中目标都是机动性差的对地攻击装备,比如苏-25、苏-24,也就是说和上世纪著名的AIM-54一样,都是非标准的有特殊用途的空空导弹。苏联时期,为了保卫广阔的东部边境,防空部队非常重视截击机的发展,其中米格-31和R-37是应对90年代挑战的主要装备。

与主要负责拦截苏联侦察机和轰炸机的F-14和AIM-54组合相比,米格-31和R-37的核心任务是摧毁美军空中指挥中心——预警机和其他笨拙的电子战机。现阶段俄军已用其打击乌克兰地面攻击战机,并未偏离原定作战范围。至于传说中的改进型R-37M可以挂载在苏-35S和苏-57上,目前也没有可以确认的实战记录。

▲R-37和AIM-54一样属于特种装备。

就像AIM-54比早期的AIM-120A射程更远,但前者仍然只是第二代空空导弹一样,R-37和至今没有购买的KS-172远程空空导弹注定无法与AIM-260并肩而立。国内接触空空导弹很早,但长期以来国内相关设备性能不尽如人意。雷电-15出来量产后才赶上欧洲流星和美国AIM-120。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应用一直为外界所津津乐道。据此可以推断,国产空空导弹推进技术水平至少与美国AIM-120D相当,下一代国产空空导弹的射程应该不逊于AIM-260。

▲雷电-15是目前歼-20A的主力武器。

事实上,它在几年前曾短暂出现在社交媒体上。J -16挂载某新型超远程空空导弹图片。根据机身长度,舆论认为该导弹运用防空和滑翔弹道,可以达到理想条件下500公里的水平。目前官方还没有证实该导弹是否真的存在,但从其长度来看,即使未来能量产,也不可能塞进歼20和歼35的内部弹仓,实际使用理念更接近俄罗斯的R-37。鉴于AIM-260出现至今已有7年,而国产雷电-15的设计早已定型,国产下一代空空导弹应该早就立项了,舆论甚至以歼20命名,猜测其编号可能是雷电-2X。“雷电-2X”作为对抗AIM-260的关键装备,不仅射程接近前者,还需要导引头技术才能与之抗衡。

▲当年一闪而过的国产超远程空空导弹。

根据2019美国空军官员公布的信息,AIM-260将结合主动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来应对新时代的隐身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之前双空空导弹路线的优势。50年代,空空导弹正式进入实用阶段,美国空军研制出AIM-7麻雀和AIM-9响尾蛇,分别用于中程空战和近距格斗。90年代,AIM-120取代AIM-7成为主力。除了射程的大幅增加,最重要的进步是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取代了半主动雷达导引头。AIM-120,装有雷达发射机,可以在离开航母后靠自身引导飞向目标,而不是一直需要航母的引导。

▲AIM-120是目前美国空中力量的核心武器。

AIM-260除了主动雷达外,还应用了AIM-9系列高灵敏度红外制导技术。毕竟隐身战机的高温尾焰隐身技术和机身隐身技术是远远不能相比的。结合双向数据链带来的制导和灵活的攻击路线,AIM-260的实际攻击效率将是AIM-120D的数倍。对于已经批量生产雷电-12和雷电-15的AVIC来说,将复合制导应用于下一代空空导弹并不困难,双向数据链在中国也早已使用。所以,假设AIM-260能在今年年底投产,那么性能相近的国产“雷电-2X”在2025年投入量产应该不会太晚。相比之下,曾经在空空导弹领域领先中国的俄罗斯和西欧,已经不具备追赶中美的实力。第四代空空导弹的前期注定是中美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