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辽中在哪里?

辽中县隶属于沈阳市,位于沈阳市西南部。东临灯塔市,南接浑河,西接辽阳县,北接台安县、黑山县,北接新民市,东北接于洪区。它位于东经122 28′和北纬123 06′和北纬4112′之间..全县面积1645平方公里。它管辖20个乡镇。

辽中是地势低洼的平原,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主要产大米、玉米、高粱、大豆等。全县可利用水面70万亩,淡水养殖业繁荣,有鲢鱼、鲤鱼、鲫鱼等鱼种。近年来,该县依靠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重视林牧渔,涌现出一批种粮大户、养鱼村、养猪村、养鸡村。2003年粮食产量42.7万吨,蔬菜产量37.8万吨,肉类产量109万吨,水产品产量7.4万吨。

工业发展迅速,有化工、机械、冶金、纺织、造纸、印刷、食品、服装等十几个工业部门。其中,工艺美术产品销往意大利、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地下有石油和天然气。城乡集市贸易活跃,茨榆坨综合贸易市场辐射能力已辐射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县商业流通枢纽。

交通以公路为主,有沈阳环道、沈阳盘道、小肖线三线公路贯穿全县,县乡公路纵横交错。有客车连接乡镇,柏油路连接村庄。

辽宁中部位于沈阳一小时经济圈内,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区位优势最佳。交通条件得天独厚;产品丰富,人才济济,具有投资发展的最佳资源优势;工业发达,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最好;优良的政策,诚信的服务,最好的环境优势。辽中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国菜篮子先进县、全国肉鸡生产基地、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辽中县积极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以项目为纲,以环境为基础,科学发展。目前,全县有工业企业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多家;12个国家和地区在辽中县设立了3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建设的30万吨铜生产线、辽冶重工项目、沈阳不锈钢工业园、沈阳泵阀工业园、沈阳久兴集团改扩建的4万锭产能生产线,都为辽中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地形学

辽中县位于辽河流域下游,属于辽河、浑河冲积平原。起伏很小。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海拔从22米下降到6米左右。茨榆坨东部有少量沙丘,西南低洼。

地名的由来

辽中县地名,因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县而得名,有“廖俊之西,辽水之东,居中”之意。或者该县原名阿什牛路镇,位于辽宁中部,故名辽中。还是因为它横跨辽河两岸,位于辽河中游的位置。

历史的发展

辽中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是中国最早的开拓者。

商周时期有部落和村落,分属幽州和颍州。

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

秦朝时,属辽东郡。

西汉时,在境内设辽阳郡(今茨榆蛇公社偏泡子古城),仍属辽东郡。

东汉时期,属宣义县。魏晋。

西晋时期,属于高句丽和百济。

东晋时期,它属于颜倩、前奏、后燕和北燕。

北魏、东魏、北齐时期,东部被高句丽瓜分。

隋朝时,辽河以西属燕县。

汤唯是安东的首都,它保护政府的领土。

辽朝时,属唐周东京辽阳府管辖。

津市仍属东京道辽阳府管辖。

元代辽阳路、广宁路分别管辖。

明代属辽东都督管辖。

清朝时期,先后是新民、辽阳、承德(今沈阳)、镇安(今黑山)、海城的版图。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人民饱受刀光剑影之苦,激起了他们参加以反帝为目的的义和团斗争。清政府为镇压人民斗争,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二十七日设立辽中县,并以清初修建的于那牛路镇(今辽中镇)为辽中县驻地。郡初属奉天府辽沈路管辖。

民国时期属奉天(后改为辽宁省)。

民国二十年(1931),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仍为辽中县,属伪奉天。

1945“九·三”胜利后,被国民党占领,成立辽中县政府,隶属辽宁省。

1947年冬,辽中解放。

1948年春,国民党第二次占领辽中。

同年,11.2终于解放,成立人民政权“辽中县人民政府”,隶属辽西省。

1954划归辽宁省。是沈阳市下辖的一个县。

1955属于辽阳社。

1959,沈阳的。

1964,属于沈阳代理。

1969,归属沈阳市至今。

1999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1999]69号)批准:1。于洪区:撤销翟家乡、枣花乡、张仪站乡,设立翟家镇、枣花镇、张仪站镇。2.辽中县:撤销四方台乡,设立四方台镇。

2000年辽中县辖12镇9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为501627。其中:辽中镇82278,余家坊镇21436,朱家坊镇28806,冷子堡镇27056,刘二报镇1965,438+060,茨榆坨镇55960,满族镇新民屯镇13278。羊石岗镇16892人,小寨门镇24575人,长潭镇19432人,四方台镇19302人,城郊镇19847人,六间房镇23709人,乌伯牛镇16566人。潘家铺乡16312人,老官坨乡13387人,老大房乡15000人,大横子乡13303人,牛心坨乡19019人。

2001年辽中县辖12镇9乡:辽中镇、茨榆坨镇、朱家房镇、于家房镇、满都湖镇、小寨门镇、羊石岗镇、冷子堡镇、新民屯镇、长潭镇、刘二报镇、四方台镇、城郊镇等。

2002年6月5438日辽政[2002]323号批复+2002年2月65438日+3月:撤销五伯牛乡、辽中镇,合并辽中镇。区划调整后,辽中镇政府驻地化工社区居委会面积80.34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和20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划调整后,辽中县辖12镇8乡:辽中镇、茨榆坨镇、朱家坊镇、于家坊镇、满都湖镇、小寨门镇、杨士岗镇、冷子堡镇、新民屯镇、长潭镇、刘二报镇、四方台镇、城郊镇、刘家坊镇、扬子镇。

2005年7月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辽中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将羊土堡乡小坂牛村、城郊乡奥斯牛村、辽中镇孙家湾子村划入。

历史上伟大的名字

谢荣策

谢荣策,1931 11 65438+3,出生于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被生活所迫。9岁时给地主赶猪放牛,饱受地主旧财的种种虐待。在他童年的脑海里,就种下了对地主旧财的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活动。1948辽中县解放后,在茨榆坨村任儿童长,参加土改斗争。3月1948,11,在掩护转移干部群众时,被国民党骑兵团抓获。面对凶恶的敌人,他无所畏惧,英勇战斗。可惜被敌人杀死,享年16。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县委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将其遗体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园,并为谢荣策立碑,上书:“谢荣策小烈士永垂不朽!”1984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进一步修建谢荣策烈士陵园。10 6月13日,谢荣策烈士塑像成型。雕像底座正面的大理石上,由原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题写的“少年英雄谢荣策”七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先烈的缅怀和哀思!

文物古迹

辽宁中部有4个大型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南三台子天主教堂始建于1863年,由法国巴黎的传教士于1992年重建,占地9690平方米。

爱安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又称北大寺),重建于1995年,大雄宝殿落成于1996年。

辽中地区共有古遗址49处,其中新石器时代16,古墓4座,明代烽火台、边墙1,出土文物若干。现代纪念建筑三座,其中小英雄谢荣策墓位于茨榆坨西山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