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太仓?

太仓简介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的东南端,东临长江,南接上海,西接苏州。太仓有2000年的历史文化。太仓刘佳港(今太仓港)素有“六国码头”之称。它是上海开埠前中国东南沿海的主要商埠,也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船队的锚地。太仓人口44.75万,总面积815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

太仓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太仓保持了持续的经济发展势头,率先进入全国小康城市行列,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工农业产值均居江苏省首位。农业以粮棉油为主,高产高效,多种多样经营;以纺织为主,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等门类齐全。

太仓又名娄东。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灿烂,享有江南“金太仓”的美誉,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太仓位于中国东海,长江入海口。境内纵横交错的河流,青黄相间的田野,温和湿润的气候,是太仓古文明的摇篮。根据建国以来的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早在两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活、繁衍,创造了灿烂的鱼米文化。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储君曾在此建仓祭祀朝廷,太仓的地名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太仓是“东南福地”、“天下良港”。是元朝奠定了这个基石。到了元代,太仓不仅设立了基城,还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重要的是,元统治者发展漕运,加强南北经济交流,扩大海上对外贸易,加速了太仓农副产品、水产品、手工业的流通和经济的对外开放。太仓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里,成为“水运、千商、高桅”,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完成了从沿海集镇到“诸门大宅、无敌记忆、林宫樊宇、一排时代”的港口城市的跨越。港口城市的形成为太仓种下了各种文化基因。到了明朝,永乐皇帝已经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七次派遣郑和从太仓刘家港起航,为太仓积累了精神财富。地处江海交汇处的太仓,经历了多次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大规模碰撞。因此,早在明朝中期,就已经形成了农、渔、工、商多元化的经济格局。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社会空前繁荣。同时也培育了兼顾义利、创新务实的人文精神。

太仓不仅是“水船之乡”、“货物之区”,也是人聚集的地方。繁荣的经济和大方外向的民风,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人才聚集于此。明清时期,太仓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活跃起来。在居住在太仓的儒家圣贤和仁人志士的积极倡导和亲身实践下,在儒家经典、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涌现出了数十位历史记载的著名人物。比如王羲之和猫王,祖孙三代的宰相,胸怀大志,精忠报国;伟大的思想家陆诗怡;复社领袖张浦;抗日将领熊逸、任欢;水利专家吴忠;王世贞,一个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文坛;大诗人吴梅村;明四家大画家之一的仇英;三百年来在清画坛出类拔萃的娄东画派开创者王世民、王鉴、王;昆曲创始人、传统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有学识有道德的历史学家毕渊和胡琛;教育家卢宝忠、唐;于建华,民主革命的先驱;还有精于造化、享誉朝野的雕塑家陆子冈大师,以及冶炼、制造、航海、地理、医学、园林等方面的名师。时至今日,在大仓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然保留着许多他们的珍贵文物,流传着大量的奇闻轶事,舒展着他们的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