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消除对潮汕的偏见和成见。

消除对潮汕的偏见和成见

郭晓冬《铜碗——侨批局演义》的现实意义

在汕头市区的马路外面,有一栋类似居民楼的四层房子。房子中间竖着“华侨文物博物馆”五个大字。“批”在潮汕方言中是“信”的意思,“华侨批”是指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专用汇款凭证,附有信件或简单附言。可见这类信件和汇款凭证作为文物,建博物馆存放的重要性。国际汉学家饶宗颐教授认为,潮汕华侨批判是研究海内外潮人经济政治史的世界性课题。虽然我去过汕头很多次,但直到郭晓冬的作品《铜碗——侨评局的浪漫》在汕头举办,我才有机会参观侨评馆。这部作品与海外华人批评的密切关系改变了我对潮汕的认识,更新了我对这一地区的人文视角。

潮汕地区曾经一度走私猖獗,骗税疯狂,制假售假现象严重...当地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其直接后果是信用丧失、形象受损、经济受损、百姓受苦。在外地人眼里,潮汕商品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潮汕人成了“坑人”的代名词,信用缺失的潮汕地区渐渐褪去了昔日的辉煌。作为媒体人,我也多次随相关执法人员来到潮汕地区,报道打击当地制假售假的情况。所以和很多人的偏见一样,潮汕地区一度被我认为是一个诚信缺失的地方。

?这只是对潮汕地区缺点的偏见。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中,发现潮汕地区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潮汕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在这个地方,它的文化群体与财富创造有关。从李嘉诚到马,这些都是出生在潮汕地区的中国财富巨子。也许是因为某种夸张,一种对潮汕地区和潮汕人的偏见和成见很难散去。如何打消这种偏见和成见,以及对潮汕地区的真实分析和历史人文的真实还原,一直困扰着潮汕官方和民间。

?郭晓冬作品《铜碗》的出版,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潮汕人的偏见和成见。这个作用首先是郭晓冬先生对潮汕的感情和真实认知,因为面对潮汕,郭晓冬先生认为:“辽阔丰饶的自然潮汕,千年劳作培育的城邦潮汕,人类文化母语的潮汕,能不蜕变成陈翔殷的古典潮汕,和‘悠然’的雅女潮汕……”。面对这样的浪潮,郭晓冬先生认为,“任何文学都必然会表现出它渺小苍白的一面,小说《铜碗》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去了解潮汕,对潮汕的偏见和成见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甚至完全足以被消解。

可以说,当社会以一种诚信缺失的眼光看待潮汕地区时,潮汕地区的华侨批判及其历史就是对这种偏见和成见最好的眼睛。《铜碗》作为一部立足于海外华人批评的文学作品,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反驳和消解了这种偏见和成见。

?《铜碗》是以侨评为线索的文学作品,汕头侨评文物博物馆以侨评文物为展览博物馆。每一件海外华人的批评展示不仅包含一个家庭故事,但也包含一种诚实的物证。从潮汕地区华侨批判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潮汕地区的诚信创富和一些可以产生潮汕族群中最富有华人的基因。这些基因其实就是社会所缺乏的契约精神,而这种契约精神的体现就是海外华人的批判。

?潮汕人的创富过程与华侨认同密切相关,华侨认同是财富转移的重要对象。侨批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催生了水客、脚批等行业。铜碗的作品描绘了饮水者和脚的生活。水客是经常在国内外出差,为华侨送华侨助学金或物品的人。它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主要是收取和支付助学金。水客漂洋过海,居四海而倚水,故名“水客”。批脚相当于海外华人批快递员的角色。在金融邮政机构建立之前的时期,华侨与家乡亲人的通信、汇款(侨批)就靠这几批脚。一封华侨批文需要水客交给批脚,再由批脚交给当事人。水客和批脚大多比较穷,生活比较艰苦。有时他们每天要走一百里路,寄几百封侨信,报酬却很微薄。即便如此,在众多关于海外华文批评及其历史的材料和文字记载中,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对海外华文批评的盗用或妄加承认。海外华人批评过程中的高度虔诚和诚实,成为海外华人批评史上最鲜明、最庄严的品格。作为一种交换凭证,一种契约精神,还有一种口头邀请,就是纯粹口头的,没有凭证,靠承诺和委托周游世界。这是华侨批判从诞生到消失几百年所体现的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契约精神。

?在《铜碗》这部作品中,郭晓冬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中下层,歌颂了用水者和批脚坚守契约的精神,歌颂了他们为了一个死批、一个错批、甚至一批没有地址的银信而“守着、找着”了一辈子的精神。而这种对契约精神的推崇和赞美,其实是对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有力抨击。

《铜碗》是郭晓冬的12小说,也是一部以潮汕地名命名的小说。铜碗是潮汕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在铜碗之前,郭晓冬的小说主题一直写在海南岛,他在15岁时去了那里当知青。他的11小说《当太阳变成一条河》还是和海南岛有关,而《铜碗》则是为了回归故乡和家人。

?郭晓冬作品的主题从海南岛的太阳河到潮汕平原的铜碗,是一个作家故乡精神的回归。如果说海南是郭晓冬青春的回忆,那么铜碗一定是他故乡精神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他创作从知青题材、城市题材的华丽转身,而是一个作家内心深处在创作中的升华。

?郭晓冬的作品《铜碗》承载着潮汕地区的家乡精神,就像一个城市需要建立一个博物馆来承载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一样。一部有深度有厚度的文学作品,在深度传播和讲述历史文化方面,比博物馆有更多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说汕头华侨文物博物馆是潮汕地区诚信、契约精神的一个物质化、固化的记录,那么铜碗就是文字上的又一个生动记录,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效应。

《铜碗》在潮汕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的记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人类文明史的深入阐释具有其他文艺作品所不具备的效果。

2016 65438+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