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法国巴黎城市规划的资料?

法国城市和建筑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减免旧建筑的使用和改造。在管理上,文化部直接控制,实行国家建筑师、规划师和文物总建筑师制度等。,都保证了保护工作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依然可以跟进。

社会住房建设:无论是城市扩张还是旧城复兴,住房都是任何时期一个社会建设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住房建设一直是法国解决广大城市人口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19年底,法国出现了社会住宅,以解决当时工人的居住条件和环境问题。20世纪初,法国政府颁布了相关法规,确立了政府干预社会住房的法律地位和责任。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建立廉租房及相关金融机构,为低收入人群建造住房。这个机构在巴黎周边建设了一些高质量的花园城市。但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建设总量并不大。二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随着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的住房建设达到30 ~ 50万套(132页),社会住房条件也迅速改善,基本解决了数量上的住房短缺问题。在政府的主导下,法国建设了许多新的城市居住区和新城镇,主要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然而,随着凯恩斯主义的过时,国家政府直接干预的社会住房建设量急剧下降,住房补贴大幅减少。到90年代初,法国新建住宅数量仅占存量的1%(119页)。自1970年代末以来,住房建设开始转向小规模集体住房和私人住房建设。到20世纪90年代,低收入住房短缺已成为法国城市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政府加强了对城市社会住房土地资源的保护,并规定在新项目中,社会住房的比例不得低于总住房的20%,以逐步在城市联合体的区域范围内形成平衡的社会住房结构,促进社会融合(第24页)。该法赋予政府优先购买土地的权利,确保地方政府可以优先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市场上拍卖的土地,用于社会住房建设(第88页)。总的来说,目前法国的住宅产权结构仍保持50%以上的社会住宅,高于英美等许多发达国家。

法国社会住房的对象是基于收入水平。理论上讲,2/3的家庭符合申请条件(129页)。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社会住房居民的社会结构日益脆弱,贫困现象日益突出。早在20世纪70年代,政府就注意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严重性,并试图通过一系列城市政策来解决社会分化问题。主要通过教育、就业等措施改善低收入社区居民的居住和环境问题。随着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们对六七十年代建造的社会住房问题认识的加深,政府开始对这一时期建造的一些廉价社会住房进行拆除和改造,试图通过改变单一低收入社区的社会构成,提高居住功能的混合程度,塑造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环境,来改善社会住房及其环境,促进社会融合。这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住宅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132页)。在巴黎,即使有一些私人开发和改造项目,社会住房的比例也达到了1/3(第62页)。最近,法国政府计划在10年内改造10万套社会住房,占此类住房总数的1/4。2005年法国的城市骚乱也让法国社会更加意识到改造低收入社区的必要性。

为了保证保障房的建设,法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控制地价不要过高。而且对于住宅地块的开发,政府必须统一规划,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然后将小地块交给开发商开发。在资金方面,为了避免住宅开发中基础设施的滞后,政府分阶段进行公共投资,以吸引私人投资(第75页)。国家还通过转移支付增加了对新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向居住在社会住房中的家庭提供住房补贴。在大型城市群中,住房和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性支出是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第83页)。此外,政府还通过向社会住房倾斜的房产税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不同收入群体住房条件不均的问题(第86页)。

法国还有一个房价高的问题。这是因为老年阶层在扩大,大量退休人员买房是为了减少未来的住房支出,并通过出租获得额外收入。这种现象助长了房价的上涨,使得广大年轻人买不起房,大大增加了租房的支出,增加了经济负担。此外,人口负增长、家庭小型化导致的家庭数量增加、职业女性增多、婚姻观念改变、老年人比例增加等。,都影响着法国住房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从住房的空间分布来看,区位和服务设施仍然是影响法国城市住房需求和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13页)。由于大城市地价高,大量低收入移民和本地人居住在缺乏服务设施的郊区社会住宅区和老城区低收入区(13页),而中产阶级主要集中在美式郊区独立住宅区,高收入人群倾向于居住在环境和设施优良的大城市中心。比如巴黎的左岸地区,越来越多的富人(包括外国人)在这里购买房产,使得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这是普通法国人无法承受的。然而,这些人真正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很短(平均3周/年),导致街区内吸引这些富人的面包店、奶酪店和杂货店纷纷关门,这被称为“威尼斯现象”。此外,随着区域交通设施的完善,城市住房越来越向农村渗透。高收入的法国人和外国人在美丽的农村地区购买第二套住房。社会阶层的空间隔离成为法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2005年蔓延到法国多个城市低收入社区的骚乱充分暴露了这一危机。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城市贫困是西方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城市两极分化的加剧使城市成为社会排斥和分离的主战场。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很多国家都出台了各种相应的政策。可以说,城市规划也从以前以空间为主导的规划理念走向了社会与空间融合的方法。法国的城市贫困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建造的低收入住宅区。这些小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大部分居民因为收入有限买不起车,出行极为不便。工作和居住的分离增加了居民选择工作的难度。社区服务设施缺乏,建筑和环境质量粗糙,缺乏维护,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收入较好的家庭不断迁出,腾出的房子被新的低收入移民租用,社区的社会结构日益边缘化,导致社会治安问题、高失业率、青少年儿童教育失败(第47页)。为了应对城市贫困,法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政策。但由于问题深植于社会制度,效果并不明显(第46页)。

近年来,法国政府成立了城市更新局(Urban Renewal Authority),集中各方资金,通过多方参与,开展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项目,主要针对社会问题突出的街区。改造项目主要通过拆除部分社会用房,植入部分高档住宅,调整小区社会构成,增加其活力。通过改造提高房屋和街区的环境和服务质量(page 51)。

城市规划的发展:二战后,由于城市规划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历史制约,城市规划专业的工作主要由建筑师和工程师承担。大量的城市住宅建设为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职业舞台。随着新城建设实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国家高级公务员为主导的多学科专业团队,包括公共规划机构和私人规划事务所。但不从事具体设计,主要为政府决策提供前期研究,包括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这种规划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六七十年代达到顶峰。直到1990年初,法国才成立了类似于美国规划协会的“法国城市规划师理事会”。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城市建设项目,往往会请大牌建筑师主持规划设计,使得规划师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模糊。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快,周期缩短。传统的规划方法简单、机械、过于冗长,难以应对瞬息万变、日益复杂的现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满足城市群区域协调和城市改造项目的需要,法国逐渐形成了以战略规划和城市项目为基础的规划管理模式,而不是编制传统的总体规划(17和23页)。

二战以来,法国一直推动“甲方管理机构”(第30页)实施城市建设计划,应对长期发展,控制工程质量。该组织由政府和规划部门组成,在具体项目上与私营部门合作,确保对建设项目的政治支持能够相对稳定。一个项目的工期一般为10 ~ 15,为征地、项目决策、公众参与、设计酝酿和优化、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较高的工程质量和社会效果。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市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政府需要与许多控制土地的强大集团谈判和合作。政府不再采用僵化的规划手段,而是更加灵活地转向对战略问题的控制,同时使用更加现实的城市设计手段来干预工程的质量。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协商规划区”(ZAC)已成为法国城市改造的重要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城市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结束,全球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城市项目”也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法国的“城市项目”模式涵盖了从城市战略、社会经济、土地、遗产保护、生态到建筑环境的全过程,也成为具有法国特色的城市规划(31页)。在“城市项目”实践的推动下,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国城市规划40年(1)遗产保护与新旧结合的城市更新策略:随着遗产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迅速扩展,保护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两者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趋势。严格保护和大胆创新成为城市复兴和文化传承的两个重要方面。巴黎在这方面探索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2)灵活开放的小网格城市结构:经过二战后现代主义城市和建筑的实践,法国人重新认识到传统的小网格城市结构有很多价值和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项目试图改造法国传统的小网格街区。近年来,为了保证道路的可达性,鼓励行人交通,在一些项目中,规划者将大规模的重建地块划分为350m× 80m的小地块,以确保适当的密度、绿色的环境和多样化的建筑环境。

(3)功能混合: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一样,二战后的法国城市规划受现代主义影响,力求城市功能分区清晰,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希望解决居住和工作的关系。与此同时,郊区的大型商业区和低密度住宅也独立发展起来,出现了大量毫无生气的城市郊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规划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如今的法国,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更加注重功能混合。在旧城改造中,小网格道路模式的复兴为功能与社会的混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4)限制汽车,建设步行城市:在巴黎,政府通过逐步减少机动车路面来控制汽车的使用,计划逐年减少汽车交通量,增加行人交通量,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车交通,以实现“无污染城市”的理想。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道路、立交桥等设施面临改造甚至被取缔的命运(14页)。政府还开垦了部分道路用地用于住宅建设(第90页)。

(5)积极的城市空间:与步行城市环境建设相关的另一个趋势是改善空间环境设计,明确公共和私人空间的领域属性,消除消极的城市空间角落(尤其是大量的停车场),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其实就是美国的“国防空间”。空间的延伸)理论。

(6)探索多层高密度城市建筑类型:与英国文化不同,法国等欧洲大陆城市一直延续着低层高密度城市建筑的传统。奥斯曼对巴黎的改造将这一传统推向了极致,形成了具有法国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法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市改造项目都在重新思考如何继承这一传统,比如布赞巴克的“第三城市”和“开放街区”。

(7)风景园林的发展:随着20世纪80年代欧洲风景园林的兴起,景观设计师在项目设计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正在改变人们对城市环境、景观和生态的传统观念。这些景观项目将日常生活场所、城市遗产、现代文化意识和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巴黎的贝西公园和雪铁龙公园。

(8)规划与城市文化活动的结合:营造城市氛围、管理城市文化一直是法国人的强项。近年来,法国市政府热衷于举办各种城市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从单纯的策划宣传展览,到举办“巴黎不眠夜”、“文化遗产日”、“塞纳河夏日海滩”,一方面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活动,增加城市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对政府来说,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宣传城市政策。比如巴黎的“塞纳河上的夏日海滩”,就是利用暑假封闭塞纳河右岸的高速公路,让它看起来像一个海边沙滩来吸引游客。在愉快的“海滩之旅”后,巴黎人自然对繁忙的高速公路更加反感,转而支持市政府降低机动车交通量的规划目标。

中法两国历史文化和制度背景不同,城市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面临的人口和资源条件相差甚远。法国的经验不能简单地移植到中国,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法国城市发展的过程和原因,有助于我们借鉴他人的经验,更现实地探索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停留在新潮的观念和形式上。

注:本书主编米歇尔?经过多方努力,米修教授等人收集了大量关于法国城市规划的图片和资料,我们特意收录在本书中,与文字对应的情况如下。请读者注意。

这本书已经出版了,你可以找找看。

法国城市规划40年?

出版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0

ISBN:?978-7-80230-511-3/D?131?

设置?价格:?38.00元?

希望能帮到你。?

我正在为你寻找它。上次出差的时候看到的,没在意。当我找到它的时候我会给你回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