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略)

节日的起源

春节的起源与古代原始信仰、祭祀和历法有关。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在古人选择吉日祭祀以答谢天地之神、祖先之恩的活动中形成的。早期的节日文化体现了古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谨慎追求未来、固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祭祀活动蕴含着深刻的礼乐文明文化内涵。

“年”的概念来源于古代历法,“盘古王彪”和“三童鸣会”中都有:“天帝始令支名,以定年之位”。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年”成为一年中四季的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在历法中称为一年,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人们根据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来设定一年的开始。

据考证,春节的起源与信仰、历法和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在古代,古人在一年农事结束后的新年伊始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和祖先仁慈的敬意,祈求丰收。春节是从正月初一祭祀演变而来的。虽然古代祭祀仪式的情况不为人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后来的节日中找到一些古代习俗的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有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拜年、祭神祭祖的习俗,可见古代正月初一祭祀仪式的端倪。自古以来,人们就强调一年之始作为一年开始的意义。

《尚书大传》说:“正月初一,为年之年,年之月,年之日,故称‘三朝’,亦称‘三始’。”意思是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一月的开始,一天的开始。一年的开始称为一年的开始(新年、春节),俗称“过年”或“过年”。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大多数传统节日都被附会上建构的传说所取代。还有一些节日的日期在秦汉以后有所调整。春节民俗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累和凝聚的过程。

扩展数据:

民间传说

万年创万里

相传古代有一个叫万年的年轻人,看到当时的节日比较混乱,有一个精确设置的计划,但是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在山上砍柴砍累了,就坐在树荫下休息。影子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日晷仪来测量一天的时间。后来悬崖上滴滴答答的泉水启发了他,他开始做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久而久之,他发现每三百六十天,四季会循环一次,天气的长短也会重复。当时的国君叫祖逖,经常被变幻莫测的天气所困扰。

知道了一万年后,他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帝,向祖逖解释了日月运行的真相。祖逖听后很高兴,觉得有道理。于是我离开万年,在天坛前建了日月亭,又建了日晷台和漏壶亭。我希望我能精确地测量太阳和月亮的规律,计算出早晚的准确时间,并创造出一种历法来造福世界人民。有一次,祖逖去了解万年历的进展。当他登上日月神坛时,看到天坛旁的石壁上刻着一句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十,从头再来。草木分四季,一年有十二圈。”

得知万年历被创造出来,我亲自登上日月亭探访万年历。万年指着天象对祖逖说:“现在正好是十二个月,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请为君造节。”据说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经过多年的长期观察和精心计算,他算出了准确的阳历。当他向他的继任者展示阳历时,他被银须覆盖。君主深受感动。为了纪念一万年的功绩,他把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并把它命名为日月寿星。以后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挂上寿星图,据说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年兽传说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长着长长的触角,面目狰狞。“年”在海底生活了许多年,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牲畜,残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寨里的人们都逃到深山里躲避“年”兽的伤害。从此以后,人们每年都要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放鞭炮,直到年底,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守岁是旧年最后一夜熬夜迎新年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忍年”。守岁之风兴起于南北朝,梁代不少文人都有守岁诗。“一夜连两年,五小时分两年。”人们点燃蜡烛或油灯,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这种习俗的起源很难知道。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童话: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布在山林中,人们称之为“年”。

它的外表狰狞,本性凶残,专吃鸟兽和昆虫。它每天都在变口味,从磕头虫到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逐渐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那就是每365天去人们集中聚居的地方品尝新鲜的食物,出没的时间是天黑以后,黎明时公鸡一叫,就回到山里。在计算了“年”肆虐的日期后,人们把这个可怕的夜晚作为一个关口,称为“年关”。

并想出了一整套过年的方法:家家户户在这一天晚上提前做好晚饭,关好火,把炉子打扫干净,然后把所有的鸡圈、牛棚都捆好,把房子的前后门封好,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不祥之意,所以很丰盛。除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餐以示和睦和团聚,还需要在吃饭前向祖先献祭。渐渐养成了除夕不睡觉的习惯。?

参考资料: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