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讲稿
-
岳麓版高一必修历史(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第二课中央集权的建立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问题
西周实行了哪些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缺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的内容,回忆两种制度的弊端。
新课程内容
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宗法制度,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血缘的异化,失去了原来巩固统治的作用。强大的诸侯国不服从纣王的命令,宗法制度趋于崩溃。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就是周分封制的历史,是宗法制度崩溃的历史,是郡县制等新的社会制度建立的历史。
问: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1,宗法分封制的原则被破坏。周王与诸侯的关系,不再是大小的家族等级和政治隶属关系。诸侯对周王不尊重,地位不如一些有权势的诸侯,他们有以前属于周王的权力。
2.强大的诸侯国争夺霸权。强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不断争斗。为了赢得战争,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一些过时的旧制度,实行了新的社会制度,比如郡县制。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使得秦国在一个偏远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战国末期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秦国的强大是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条件。
第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和原因
(1)秦国的力量
问学生:除了秦国的强大,秦国统一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各地联系紧密。
战争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手段。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大国吞并小国,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3)当时各族人民都渴望统一。
但是战争带给人们更多的痛苦。长期的战争使许多无辜的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当时,人民渴望结束战争,恢复统一,恢复和平。
(4)六国不统一,让秦分而治之。
经过长期的大国吞并小国的战争,到战国末期,中国只剩下七个国家,史称“战国七雄”。秦国的实力在七国中排名第一,但其他六国加起来的实力远远超过秦国。发问者:但是为什么秦国以一敌六灭六国呢?引导学生思考:六国无法联合,被秦国以交远友近攻的策略逐一打击。
2.统一的意义
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长达250年的割据混战,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大一统帝国,符合当时人民的统一愿望,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秦国的疆域。引导学生识别秦朝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疆域,分别到达东海、南海、陇西、长城,体验秦朝的辽阔。
问题学生:秦朝在我们岭南地区设置了哪三个郡?
战国时期,岭南地区并没有真正纳入七国统治。秦三郡的建立,正式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国版图,加强了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了岭南,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连接
为了管理疆域空前的庞大帝国,秦朝在全国建立中央集权。
第二,中央集权
1,功能
集权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集中在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在皇帝。权力集中的第一个标志是皇权至上,国家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问学生:过去中国的君主都叫“王”或“亲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前,也叫秦王。六国统一后,嬴政为什么要改名为“皇帝”?
为了严格区分皇帝和其他人的区别,秦始皇自称“我”,并专门为皇帝规定了一些服饰和专用术语。引导学生欣赏《秦始皇》教材插图,注意服装特点。
问学生:嬴政自称皇帝。他为什么要在前面加“开始”两个字?
秦始皇希望自己皇帝的位置传给后代,络绎不绝。皇位继承制,即皇位世袭制,是权力高度集中于天皇的又一表现。
2.措施
为了保证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保证皇帝的命令得到有效执行,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中央集权。
(1)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A.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由三名官员和九名部长组成。宰相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邱掌管军事;检查员负责监督官员。三公的任用标准是“德”“能”。只要一个人有杰出的才能,无论他出生在哪个国家,出身如何卑微,在秦朝时都和秦人一样受到重视。例如,秦朝的两位宰相吕不韦是赵国的商人,李斯是南朝鲜的穷书生。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君主的赏识,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三公”的出现,是对西周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石清仕禄”制度的彻底否定。三公之下,有九卿,负责具体事务。
问学生:三公是什么关系?
宰相是百官之首,权力比钦差大臣大,地位比钦差大臣高。但当宰相有失职、犯错的时候,御史顾问可以向皇帝报告,纠正宰相。同样,如果掌管军务的邱出了什么问题,古代御史也可以向皇帝报告。三公相互监督制约,谁也不能独揽大权,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的权力不受任何人的监督和制约,可以说是绝对的权力。秦始皇滥用自己的绝对权力,导致暴政,激起人民反抗,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由此可见,为了保证权力不被滥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权,让权力和权力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B.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由三官九臣组成,那么地方政府是如何设置的呢?
秦统一之初,丞相王万向嬴政提出分封的建议。嬴政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问:嬴政为什么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实行之初,对于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加强统治效果,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血缘关系的异化,分封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分封制作为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不受纣王的控制,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势力的混战。秦始皇吸取教训,削弱地方势力,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郡县制削弱了地方权力和地方独立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直接向中央负责,定期考核;官员的工资由中央政府分配,这增加了他们对中央政府的依赖。郡县制的实施打破了六国原有的边界,削弱了地方权力,避免了地方权力过大造成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郡县制历代沿用,现在仍在使用。正是因为郡县制在治理幅员辽阔的国家上的优势。
(2)制定选官考察制度。
秦朝制定了一系列选官、验官的制度,有利于保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执行皇帝的政令。
(3)制定严格的法律。
为了从法律上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秦始皇的统治,秦朝在商鞅以来的法规基础上颁布了大量的法律。“轻罪重刑”是秦代立法的指导思想。比如秦朝每年都会命令农民去指定的地方当小卒。不管他们遇到什么不可抗拒的原因,都在期满前被判了死刑。严苛的法律使从普通百姓到官员贵族都不敢犯法,有利于巩固秦始皇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用来维持暴政的严酷法律会激化社会矛盾,迫使农民造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广起义,就是农民在去当兵的路上,遇到大洪水,冲毁了道路,耽误了他们按时到达。在明知自己必死无疑的情况下,陈光举起了扁担。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摧毁了秦朝的统治。
3.功能
秦朝中央集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
中国历史上有句古话“和则分久必合,久则和”。经过两百多年的分裂和战争,中国终于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的大帝国。
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了以权力高度集中为特征的中央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在教室做的功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请两名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任何制度都有其合理性,在实施之初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性质或形势的变化,制度的弊端逐渐凸显,最终被适应社会性质或形势变化的新制度所取代。
我希望你能好好考试,做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