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图的变化
夏商周时期,中国的疆域处于混乱状态。当时部落观念还很强,国家也没有完全成熟。所以领土也是极不确定的。但三代一般都在黄河中下游。其中,夏在中,商在东,周在西。
春秋时期,原本被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以扩张为第一要务。疆域大的国家有楚、晋、齐、秦、吴、越、燕、郑、宋、魏、鲁、莒、中山等等,再加上周国,就成了小国。春秋末期,秦国的西部边界延伸到了渭河上游。晋北境至山西汾河中游。燕占领了大凌河流域。楚控制了云梦泽平原。越国位于浙江北部。当时是为了四境。
战国时三族分晋,局势混乱。各国纷纷向周边地区开放领土。赵乘马过,北界由桑干河移至河套地区。
燕国打败东胡,修筑长城,边境也迁到了现在的辽东地区。秦国的疆域扩张最为显著。向西到达甘肃东部的洮河流域,征服了巴基斯坦和蜀国,势力扩展到四川。楚还向南发展到湘、淄、元、澧流域,向西占领湘西、鄂西。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此期间,边界大大扩展。除了吞并原有六国的领土,还征服了南越和福建、越南。占据塞北河南,一度将匈奴势力驱逐至阴山以北[1]。秦朝把战国时期赵、燕、秦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从临洮到辽东绵延一万余里”的秦长城。还开通了武赤路,试图向西南渗透。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不久,就把不同姓氏的诸侯都除掉了,然后在吕后和韩晶统治时期发生了七国叛乱。由于秦末内乱和楚汉战争造成的严重破坏,西汉初期国力衰弱,无暇顾及边防。秦汉时期河南归匈奴[2]。南越、福建、贵州中部也放弃了。土地急剧萎缩。
经过文景统治的经济发展,到汉武帝时,武功如日中天,疆域空前扩张。公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豫北、陇西、北地、尚军,设朔方、婺源二郡。云中、雁门两县的北界也向外扩张。西汉的北界被推到阴山以北的河套。121年前,汉朝派霍去病出陇西,消灭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在其土地上设立酒泉郡。后来又分张掖、敦煌、武威三县。与晋城县一起在湟水流域设立河城、河西五县。138年前,在闽越王的威胁下,东瓯王迁至现在的江淮流域。110年前,汉军将福建、越南收入境内。前111年,汉军平南越,占领海南岛,建立十郡。在西南,汉军征服各国,边境一度移至云南哀牢山、高黎贡山。108年前,汉军吞并尉氏朝鲜,在东北设四郡。边境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高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为西域都督。
新莽末年,新朝疆域萎缩。在辽东地区,范缜和林屯县被废除。西南由七县改为五县,放弃海南岛和项峻。后来,在光绪和张明统治期间,辛莽最后几年失去的领土逐渐得到恢复和扩大。东汉末年,中原战事不断。然后我放弃了定襄、云中、婺源、朔方、尚军和北地六个县。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在此期间相继放弃。高句丽和林逸侵占了中国东北和华南的土地。只有西南地区延伸到大盈江地区。
【魏晋衰与南北朝徘徊】
东汉末年以后,辽东地区各民族势力众多。其中最厉害的是高句丽。313年,高句丽占领乐浪,中原王朝的势力退出朝鲜半岛。404年,高句丽进一步占领辽东地区的两县。整个辽河以东地区都是高句丽的。
漠北地区前后,兴起了许多游牧部落。拓跋鲜卑转战中原建立魏朝后,柔然是最大的势力。北魏与柔然的战争仍在继续,但边境总体稳定,变化不大。555年,突厥和北齐遭到攻击,战败。突厥成为漠北的新霸主。此外,中原王朝也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吐谷浑在西域长期威胁着华北政权的边境。
三国时期,蜀汉在中国南方设立了许多县。南朝前中期曾一度控制西南,但后靖叛乱后,西南各土著势力反叛独立。南方部队撤出了宁州。临沂继续向北发展,侵占了整个日南县。陈朝南疆北移至北纬18度。
隋唐五代宋金的回潮与再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