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信息
锡伯族有654.38+0.72多万人,分布在新疆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霍城县和公刘县。沈阳、开原、易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古东部也有分布。
锡伯语和满语很接近。新疆察布查尔、霍城、公刘、塔城等地的锡伯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文字,他们还使用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东北锡伯族在语言、衣食住行等方面与汉族、满族基本相同。锡伯语是1947年由满语略改而来,沿用至今。
早期的锡伯族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目前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畜牧业比较发达。也有许多年轻人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我们国家的干部一直在增长,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员,医院和学校已经建立起来。
以前锡伯族大多是家族中的it跑,四五代之多。锡伯族很讲究礼仪,晚辈要向长辈行“千锤百炼”礼。由男性族长组成的“哈拉”会议处理家庭内部的重要事务,并执行氏族规则。目前,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仍在代代相传,而“哈拉”会议却已渐行渐远。各级党政部门制定并实施了村规民约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措施。民族内部以及与周围其他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加强。
锡伯族主要吃米饭和面条,也吃奶茶、酥油、牛羊肉。服饰与满族基本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差异和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变化和不同。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相差无几,长袍马褂,左侧开衩,圆顶,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太太春夏秋三季戴白头巾,冬天戴棉帽,帽檐缝上海豹皮,称为“昆秋帽”。女孩只有一条长长的辫子从后背中间垂下来。结婚后,扎双辫子,扎在头上。清朝末年,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只有伊犁的锡伯族妇女还保留着穿长袍的习惯。
锡伯族非常注重礼仪,但也有一些禁忌。比如裤子、鞋子、袜子等。睡觉时脱下的不能放在高处;不能躺在炕上;木头可以从衣服、被子、枕头上跨过去;吃饭时不能坐在门槛上,也不能站着走。禁止敲打桌子和碗。媳妇不能和公公同桌吃饭,不能坐在一起;给别人一把刀把刀对准自己,把刀对准对方,忌吃狗肉,禁止同姓通婚。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是“敦拜扎昆节”,也叫“四月十八节”。它的起源是锡伯族历史上的西迁。4月1764,18,沈阳等地275名锡伯官兵及其亲属被朝廷派往新疆定居戍边。经过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我来到了伊犁河,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园。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锡伯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赶庙会,唱山歌,举行各种文体活动。
锡伯族能歌善舞。我最喜欢的弹拨乐器叫“冬波尔”。弹的时候,我把琴抱在怀里,用右手的手指去拨。音色类似冬不拉,用于独奏、合奏、舞蹈伴奏。口弦也是锡伯族流行的演奏乐器,又名口琴、口簧、响哨。在锡伯语中,它被称为“Maken”。演奏时,左手将弦放于唇间,右手拨动簧尖,以气振展开。曲调一般为即兴,音域较窄,音色优美,是锡伯族儿童和妇女喜爱的乐器。
古代神秘传说:据锡伯族民间传说,古代锡伯族始祖鲜卑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迷了路,南迁时被困山中。后来有一只神兽带路到达山上,才来到南方的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猛兽,像五爪虎,蓝如貉,快如狗。锡伯族保持着祭祀“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好的动物形图案挂在客厅的西墙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锡伯族的象征图案。
鲜卑兽——马如牛,吻上有角,背上有长翅。是北方鲜卑等游牧民族喜爱的装饰。传说东汉鲜卑人南迁时,被引导出大兴安岭,安全抵达大泽南部。因此成为鲜卑人崇拜的图腾。锡伯族先民以此为标准绘制图案。
1956年,包尔汉、冯家声发表论文认为鲜卑果洛是一种吉祥兽,相当于蒙古动物(驱),即一种特殊的五爪虎。后来又说鲜卑果洛是飞马。
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难忘的民族节日。
16世纪以前,锡伯族先民世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
18世纪中叶,清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招募1018锡伯官兵,连同家属***3275人,由满清官员率领,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田,戍边。今年农历4月18日,西迁新疆的锡伯族人和留在东北的锡伯族人聚集在盛京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并聚餐告别。第二天早上,锡伯官兵和他们的家人告别了家乡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行的漫漫征途。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我到达了新疆伊犁。现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是他们的故居,那里的锡伯族是他们的后裔。
两千多年过去了,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人们都会隆重地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锡伯族男女老少会穿上各自的服饰,聚在一起,演奏“Dhombre”,奏“莫克调”,跳“贝伦”,舞蹈矫健,节奏明快。女生的“抖肩”和男生的“鸭步”惟妙惟肖,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向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诽谤节”是锡伯族又一个有趣而独特的传统节日。
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五谷之神”造访大地,人们互相抹脸,以求祈求五谷不散黑穗病到人间,好让麦子丰收,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很早,拿着晚上准备好的抹黑布(锅底黑灰)或者毛毡,到街上等人来抹黑。忍不住的年轻人拉帮结派,挨家挨户抹黑闹事。遇到老人不要松手,而是要跪下来表示敬意,然后在老人的额头上擦一个小黑点,表示尊敬。尤其是女生,很少有人能逃过脸上被抹黑的命运。这时候女生也不怕,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
参考资料:
锡伯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