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旅游景点

邓州旅游独树一帜。邓州市建城较早,是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七八千年前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处。有文字记载,邓州历代都是州、县、府、州、县、市政府所在地,因此有丰富的地下文物。

邓州文物众多,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包括仰韶文化遗址和太子岗、八里岗、黑龙庙等龙山文化遗址。毛、聂阳、状元、安中、乐城、临潼等古城遗址;秦汉组,南北朝时期的彩色画像砖;傅生寺塔、化州书院、邓国侯和吴李陵等名胜古迹;汉华表、金元碑等珍贵文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邓州知府,在化州书院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1985年5月,在傅生寺塔下的地宫中发现了金棺、银梳和遗物等稀世珍宝,特别是在邓州。

兴山地质公园

邓州市兴山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南约50公里处,紧邻南水北调丹江水库首部,面积32.5平方公里。公园以朱利安主峰为中心,海拔469.7米,有东西长3750米,南北宽2600米的无人区。公园的地质景观和自然景观处于原始状态,形成了石林、石丘、溶洞、溶巢等景观。

邓州市兴山地质公园是2002年6月经南阳市人民政府同意设立的省级地质公园。兴山地质公园包括兴山喀斯特景区、刘珊水库景区、寨堡生态景区和玉山寨景区三个部分。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典型底剖面、地质构造为主,水体为辅,人文与生态相互辉映的综合性公园。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北方罕见喀斯特地貌,有喀斯特洼地、溶洞、冲沟、石芽、泉水、水体和古生物、逆褶皱地质构造遗迹等景观。它具有很高的科学性、观赏性和良好的自然属性,并融合了丰富的文化景观,如农舍花园、名胜古迹(楚长城遗址)和地质工程遗址(隧道)。朱利安山南北两侧有一个大型岩溶洼地,洼地南缘有许多岩溶漏斗(天坑)。漏斗往下几米,是相互连通的溶洞,洞内有钟乳石、石笋等钙质沉积的奇观。在朱利安山东部的清泉沟和西部的葛梯寺,水泉裸露在外。山上的天坑、溶洞、岩溶泉相互连通,落差120m-130m。

化州学院

位于邓州古城东南角的华州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该书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因“庆历新政”未能实施而被邓州人所知后,为培养人才而创办的。清六年(1046),应挚友滕之邀,在化州书院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龚凡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世人千古绝唱,化州书院名扬海内外。“一代名师传承百年香。”

当时,龚凡提倡学习,重视教学,培养人才。比如,太阳、月亮、江河为未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悲喜交加”的精神被千古传诵,为未来开创了新的篇章。古老的高等学府正踏着历史的脚步,随着改革的浪潮迎来新世纪的春天。邓州市委、市政府以弘扬龚凡"忧喜"精神为先导,以打造豫西南中等城市为目标,以发展邓州经济为基础,做出了恢复华州书院的决定。这是一项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德政工程,必将惠及今天,受到后人的青睐,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和支持。

化州书院修复工程于2002年4月1日开工。已经对游客开放。项目占地面积8.4万平方米,包括冯春馆、冯春馆、图书馆楼、先圣寺、蓝秀馆、范文正公祠、名人馆、百花洲、碑林、碑廊、陶园、南门、化州园等建筑和景点。工程建设源于历史但高于历史,项目富有内涵和文化品位。

台湾省村

台湾省村是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全村2300多人,约60%是台湾省高山族后裔,在这里生活了300多年。邓州台胞村台胞众多,历史悠久,在中国大陆独树一帜。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省后,黄庭将军率十万大军叛逃清朝。在去北京的路上,他奉命沿路屯兵,最后五个营在邓州扎营。依那斯罗、迪莫道、安都斯切、安达依鲁等5名士兵在部队定居,并与当地汉族妇女结婚,分别改姓陈、周、蔡、黄、林。在3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五姓后裔繁衍壮大,但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没有改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台湾省村”。

傅生宝塔

傅生寺塔位于邓州市十字街西南50米处。是七级八角仿阁楼砖塔。平面八角形,塔门朝南,高38.28米。塔身全部用青砖砌成,内外墙用白色砂浆勾缝,内部用红粘土粘结。塔身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其外廓刚柔并济,造型优美,具有明显的宋塔特征。这个地下宫殿是河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修复这座塔时发现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工作于1988年7月和8月进行。通过发展。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梳、佛骨、佛牙、佛舌等28件稀世珍宝,蜚声海内外,对古代科技史、美术史、宗教史、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穆斯林西寺

清真西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间,面积1,000余平方米,石碑8块,木匾21块,并非明代兵烧。清道光二年(1736)和道光四年(1825)重修。历经沧桑,有9座小教堂、满月楼、滚动条,是伊斯兰教寺庙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它们被用来观察月亮,阅读圣书和斋戒。整个建筑雕龙绘楼,八角形精致巧妙。朝拜殿、望月楼、卷帘门以钩形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宽敞庄严的感觉。现在由邓州市伊斯兰教协会管理。

积炭山山俱乐部

吉潭山陕会馆位于城东20公里的吉潭镇中学院内。它是邓外地商人的聚会场所。也用于拜神感灵、祈福消灾、信息交流、接待商人、停放物品。明清时期,邓州经济活跃,邓州修建的俱乐部多达15家。在这些俱乐部中,以吉潭的“杉杉俱乐部”最为精致。

殿内有大殿、礼拜殿、戏楼、钟楼、鼓楼、春秋塔、石牌坊,雄伟壮观。汲滩镇靠近湍河,赵河在此入湍河,东邻新野上庄、王集乡。全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湍河从西边的后湾进入,赵贺河从北边的里洼进入,在后湾汇入湍河,向东向南,穿过刁地,进入新野县城。清代湍急河深,汲滩镇是邓州水路货运集散地,十分繁华。所以当时山陕会馆的经济非常活跃,大量的商人聚集在这里。

现存的山陕会馆,中线有三个滚棚,三个正厅。正殿两侧各有两间陪房,形成一个整体,都是砖结构。正房全出前后檐,倚山歇息。棚深8.7m,长11.6m,高7m。前面有一个平台,高0.5米,宽4米,长9.5米。正殿进深11.6米,高8米,陪房进深6.5米,长7.2米,高5米。卷棚与正殿之间有近2米的距离,屋檐相连,结构紧凑,高大雄伟,层次分明,保护良好。

雷锋团展览馆

编外雷锋团陈列馆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该景区总面积277亩,其中绿地189亩,道路广场88亩,总投资17万元。

整个设计以展厅为主体,周围种植树木和草坪。正面以“一江两湖”为衬托,北面以“两山”为呼应。西南设置为小型文化广场,以河、湖、假山、广场为景点,以园林、桥梁为线,以草坪、纪念林为面,形成点、线、面的结合,四季起伏,繁花似锦。

五里钟遗址

武里墓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南2公里处,又称武里墓。相传为邓州市春秋时期邓武后的第一座墓。1957被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邓国武姓邓,唐代《元和姓氏纂修》中,邓说:“蛮姓在殷代亦为国。春秋时,邓武后离鲁超,后被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综上所述,邓州是邓国故里,邓姓源于邓州。

《辞源》说:春秋时,邓侯离国,其子孙以国为氏,故我离国应是中原邓姓始祖。当我离开鲁超时,楚武王已经执政36年了。楚武王的邓曼夫人,算下来,应该是我的女儿,邓企厚的妹妹。我死后,子孙以国为氏,以邓为氏,所以我是邓的祖先。

离任期间,大力发展农业和桑业,鼓励冶铁铸造。“登势铸剑”一度名扬天下,并广泛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邓国曾崛起于民族之林,是邓国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君主。我死后葬在邓州东南的五里中村,是2006多年前的事了。他的墓是邓州古墓中最早有名字的墓。因此被称为“邓州第一墓”。

八里岗遗址

八里岗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它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八里岗西北的一个山坡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3-5米,面积近9万平方米。八里岗遗址发现于1957,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月28日1993,2月25日1994,中国文物报在显著位置做了两次专题报道,华夏考古杂志在1994刊登了发掘简报,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轰动。

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