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桥相关文化
兰州历来是东西方的交通枢纽,是中原与西域沟通的必经之路。穿城而过的黄河,是横跨交通枢纽兰州不可逾越的障碍。有一句民谣“渡河如隔日,渡河如过鬼门关”。自建成以来,中山桥一直承担着兰州乃至西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任务。历经近百年风雨,中山桥仍未从繁忙的交通中解脱出来,每天仍有成千上万的车辆和行人穿梭其中。从明洪武五年(1372)开始,宋公爵盛丰和卫国公爵邓禹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上修建浮桥,但很快就被拆除或摧毁。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司令杨连才在现在的中山桥位置修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此后的500年间,虽然建造浮桥的船只数量和固定用的铁柱、木柱数量有所变化,但由于镇远浮桥在镇守主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依然屹立在铁路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是镇远浮桥500年历史的唯一见证。
但镇远浮桥并不牢固,也不安全。当遇到洪水和冰脊时,类似桥梁被毁和死亡的悲剧经常发生。而且黄河冬天封冻,浮桥必须拆掉,让所有的车马都通过冰面。在冬春之交冰不会消失的时候,经常有人和动物因为冰裂开掉进水里而死亡。春天冰层融化后,要重新修建浮桥,花费很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光绪初年,左任陕甘总督时,就有修建铁桥的提议,但因洋人开价太高而作罢。
20世纪,奄奄一息的清廷开始实行新政,鼓励西化。云升上任后不久,甘肃洋务总局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立,兰州道彭英甲任局长。正是西化的兴起,为黄河铁路桥的修建提供了历史机遇。云升敏锐地意识到“外人的奇技”可以“为民所用”,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
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德国商人天津泰来洋行经理凯尤斯正巧到甘肃旅游。双方一接触,马上就达成了合作意向。桥价16.52万元,不到左的三分之一。天时、地利、人和,兰州这座与世隔绝的西部城市,注定要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完成20世纪初的伟大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