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大米的历史

元阳米业历史

翻看元阳县志可以发现,早在东汉时期,元阳大米就已经是宫廷专用大米,被人们形容为“晶莹、柔软、香甜”。“元阳水稻”让元阳人骄傲,但很多人不会想到,元阳才广泛种植水稻34年。相信这个事实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元阳县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顶端,是历史上著名的受灾县。据史料记载,从公元946年到解放前的1000年间,黄河在元阳县境内泛滥决口57次。由于黄河多次改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元阳人民饱受水患和盐碱之苦。“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盐碱地遍地,种田不打粮”的顺口溜,是当时元阳县的真实写照。饱受黄河之苦的元阳人,梦想着“三红”(红薯、红高粱、红辣椒)变成“三白”(白米饭、白面粉、白棉花)。元阳人在脱贫致富的探索中,终于发现脚下这片盐碱地非常适合种水稻,于是决定引入黄河来种水稻。1968年,水稻在该县武元镇种植成功,“引黄水香碱稻”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元阳的水稻种植面积现已超过45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年产量超过2.5亿公斤。元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稻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