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县人类头骨化石发掘史
1976期间,郧西县神武陵白龙洞还发现了3枚猿人牙齿化石,以及浣熊、犀牛、獾、鹿、牛、剑齿虎等20多种动物的牙齿、角、骨头、化石、削片器、剁具等。它的年龄和北京人差不多,是50万年前。考古学家称之为“郧西人”。
1976至1978,房县七里河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发掘,总面积6万余平方米,发掘面积1650余平方米。共有19座古建筑遗址和26座墓葬。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骨器。出土的大型器物有鼎、甑、罐、碗、盆、杯、碗、壶等。器具有石斧、石锄、石箭、陶纺车等。经考古人员初步鉴定,属于汉水中上游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迹体系。它既有汉江平原新石器时代的痕迹因素,又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1986、1987年,分别在房县的兔子洼、杨碧岭、东风、余家洲、廖瓦甸子、郭佳媛、大寺、云县的青龙泉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历史学家根据对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将长江、汉水中游的十堰、襄阳、武汉等地区列为屈家岭文化区。它得名于距今约4500年前的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这是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的一个阶段,属于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十堰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而且形成了一个系列。专家推断,十堰地区可能是中国早期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省市考古工作者一直将十堰作为考古的重点。
从65438年到0988年,湖北省文化厅组织了一次全省文物普查,他们把十堰地区作为普查的重点。考古学家不知疲倦地走遍了十堰的山山水水。5月1989、18日,郧县青曲镇托米村出土了一件基本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十堰的考古学家不敢贸然断定这是不是南方古猿头骨化石。他们一边采取保护和保密措施,一边给省里有关部门打电报。
经市、省文化局、博物馆领导和专家同意,化石立即送往北京。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初步修复和测量,上颌牙弓和硬腭显露清晰,头骨各部分形状、位置、大小符合古猿特征。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以及该所黄万波、顾玉敏等十几位专家学者,对这块化石的出露特征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研究、对比和鉴定,专家们写出了自己的鉴定意见。他们都同意这块化石属于南方古猿。距今约200万年,证明中国是早期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为研究人类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填补了亚洲古人类发展的空白。贾兰坡教授高度赞扬了南方古猿郧县的发现,其意义可与首次发现北京猿人头骨相提并论。并命名为“云仙人”。
郧县南猿命名后,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成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遗产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国内新闻单位将此消息作为重要新闻进行报道。科技日报在1989将这一发现列为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美、英、法、日各大报纸纷纷撰文报道这一重大发现,阐述其对人类起源理论的意义。这一发现应该纠正了人类只起源于非洲,在非洲迁徙的传统观点。正因如此,中国人民高兴,亚洲人民也高兴,因为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结论,需要补充。
云县档案馆已将“南方古猿化石”中发现的文字资料、照片、专家鉴定意见以及中外新闻机构发表的新闻、文章等收集入馆,作为重要案例保存,为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资料。
郧县举行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20周年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5月1989、18日和6月1990、15日,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学校亮子出土了两件古人类头骨化石,震惊了人类考古界。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考察云县人民学校亮子遗址时透露,将继续加强云县人民遗址公园的建设。
1989年5月,出土了两块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经专家确认为距今1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传说,“云仙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向世界宣告了古汉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古郧县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现在出土云仙人的地方有一个云仙人头像和一个云仙人展览馆。
郧县人头骨化石考古发现两处。5月,1989,云阳地区博物馆(十堰博物馆)组织全区文物干部对文物进行补录。第一个头骨化石第一个头骨化石于08年6月5438+08日由郧县博物馆的、郧西县文管所的曲组成的调查队在郧县屈原河口学校发现,编号为I号头骨化石。1990年5月11日至6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郧阳地区博物馆、郧县博物馆联合进行试掘工作,发现第二具头骨化石,编号为2号头骨化石。后来又连续进行了两次发掘,获得了大量伴生动物化石和数百件石器。两个完整头骨化石的发现在古人类考古界引起了轰动。据初步研究,它被认为是南方古猿的化石材料。随着化石材料的复原和揭示,以及研究的深入,从其形态上看,既有直立人的原始性,又有智人的进化特征。经鉴定为直立人,命名为“云县人”,为中更新世早期,约80-165,438+0万年。由于两个头骨化石标本前所未有的完整,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头骨化石I由科技日报1989底发表,入选全国十大科技新闻。1990年被中国文物报评选为中国七五期间及当年十大考古发现。并向云阳区博物馆颁发了证书。经过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中出土了241件石制工具,如石核、石屑、剁器、刮刀、石锤等,以及大量带有敲击痕迹的敲击碎片和砾石,出土了类似手斧的双面器物。与人类化石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非常丰富,完整的头骨和下颌骨数量在其他遗址中也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