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认同依据是什么?
中国国家认同的基础是:民族特征、历史基础、国家意志、相似认同是一个方面。
1,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指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面与其他民族的区别。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历史基础
在民族识别过程中,要在对民族的现实生活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献,参照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动力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对待识别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各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社会政治制度、各民族的起源以及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科学分析。
3.国家意志
国家意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指人们是否认同某个民族的一种主观愿望。
也指人们对一个民族共同体本身的历史和特点的认识、理解和综合,形成民族意识,即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历史等客观事实的自我表达。
4.相似标识
在民族识别中,从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我发展的利益出发,我们应该识别彼此相似的民族,即那些语言基本相同、民族特征相似、地理联系紧密、经济联系紧密和有民族认同感的民族,尽可能作为一个民族。
展开:
民族认同是指对一个民族成分的认同。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民族政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加上以前认定的民族,从1983开始,已经认定了55个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进行民族识别具有必要性和战略性。从中国民族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来看,实现中国民族的自觉,追求民族平等,是中国* * *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革命进程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认同,是各民族事实上已经实现政治平等,正在自觉或逐步走向自觉的现实下的必然步骤。
参考资料:
人民网:正确认识民族和民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