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探讨各种人类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是地理学的两大主要分支之一。
“人文”一词对应自然地理学中的“自然”一词,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一般来说,人文地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人文地理包括社会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狭义的人文地理是指社会文化地理。
人文地理学发展简史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与理论演进、学科分化、理论与方法创新的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古代阶段是人文地理知识的积累期,主要以片段描述,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讨论。
在中国的古籍中,有很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包括《礼记》中“山川阔谷不同,民生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孟子公孙丑中也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还有东汉王充《论衡·咏怀》中的“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不能陪”的思想,主张人地之间有规律,反对人地之间的绝对关系。但在中国古代,并没有系统表达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学著作。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将地球视为人类的故乡。古希腊罗马的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论述过人文地理现象。中世纪西欧形成了一些孤立闭关的君主国,经济文化衰落,人文地理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录了很多人文地理现象。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不少是对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而且大多集中在种族、聚落等方面,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世纪,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现代科学地理学的创始人洪堡特和里特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建立了早期理论。此后,人文地理学出现了一系列理论,建立了各种分支,形成了体系。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形成和演变始于里特对世界各地区各种地理现象因果关系的实证和比较研究。在《地理学——地理学与人类素质和历史的关系》一书中,加利·李德尔论述了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的关系,把自然视为人类的基本理性,强调了自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在他死后,人地关系理论在不同国家得到了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拉克泽在1882和1891出版的《人文地理学》一书中论述,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后来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森普尔和亨廷顿更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布兰德斯提出了另一种人地关系理论,后被称为可能性理论或可能性理论。他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解释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之间的空间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了一定范围的可能性,人类在创造住所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利用这种可能性。他的观点在他的学生布鲁纳于1910年出版的《人类学原理》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布鲁纳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性是不确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经常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维达尔·布兰代斯和布鲁纳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大,从而形成了法国学派。
受法国学派的影响,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罗·史培教授于1920造出了“调节”一词,创立了“适应论”。他认为,调节包含两层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和人类社会利用和利用环境的可能性。罗认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人与土地的双向关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性。
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在1923年发表了《人类生态学》,提出了生态调节理论。他主张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态学的观点,认为人是人地关系中的中心话题,其他现象只有涉及到人以及人对人的反应时才有解释的必要。他还认为,历史研究的是人与人在时间上的关系,而地理学要着重分析人与人在空间上的关系。
20世纪初,德国学者ruutel提出了文化景观的概念,认为探索原始景观转化为文化景观的过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后来,美国地理学家索尔提出,人类按照自己的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使之变成文化景观。
随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发展,研究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开始分化,一些分支学科相继出现,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人种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发展的。
二,人文地理学学科的演变和研究方法
长期以来,欧洲很多大学的地理课都是由历史学家讲授的,他们强调地理研究尤其是人文地理与历史密切相关,而历史地理的研究也长期局限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所以历史地理曾经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者达比等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历史自然地理学,使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而且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从而成为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人地关系理论上,经历了从环境决定论、可能性论、适应论到和谐论的转变。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发展的影响下,分析和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新课题。
在观察和分析方法方面,数学方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65438年到096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学教授加里森成立了一个研究班,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地理学家。1960后,英国学者Jolly和hagt将定量方法引入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理系,使这一创新在各国地理学家中迅速传播,地理现象分布差异的表达开始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使地理学家能够处理各种变量的复杂计算,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一些空间规律,进行精确的测量,用数字形式表达人地关系,解释区域差异及其变化。
自20世纪50年代系统论创立以来,美国地理学家阿克曼(Ackerman)在1966中提出,地理学家应该探索一个由许多不同但相互依存的变量组成的系统概念,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处理人与环境的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生态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区域系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随着定量计算和系统论的引入,地理学开始用模型来表达所研究的地理现象。
20世纪6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后,出现了行为地理学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非常流行。通过研究人类不同社会群体、阶层、阶级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和行为决策的过程,地理学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使旅游地理学迅速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人类以各种社会群体的形式存在,每个群体的不同文化既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人们行为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文化地理学在研究空间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差异方面的重要性一直在增加。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城市的迅速增加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地理学逐渐在人文地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人文地理学以小区域研究、经济区划和文化景观类型为主要课题,现在转向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涉及土地整理、环境保护、贫困与饥饿、种族歧视、资源合理利用和人民生活改善等。20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面对社会问题,从而打破了各分支学科的人为界限,出现了新的综合。
三、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内容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分为综合理论部分、一般理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和专著部分(区域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的综合理论主要是指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的一般理论可以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方面,也有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人文地理学专著部分包括各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流通、消费分布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现代地理学大发现后,人类商业活动空前繁荣,由此产生了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商业地理学。
传统经济地理学关心各种资源的分布、生产和商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生产布局和区位分析为研究核心。其中,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对地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开始关注社会结构、政府决策和人们的行为决策对经济布局的影响,出现了土地经济学,关注土地整理。有学者认为,旅游地理研究所涉及的旅游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因此旅游地理也是经济地理的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地理学是通过研究国民与领土的关系来分析政治现象的地域系统,分析世界上各种民族群体和具有政治、军事、经济、宗教背景的地区所起的作用。
1897出版的拉策《政治地理学》将国家视为依附于地球的有机物质,提出了“生存空间”的概念。后来,麦金德在1904中提出了陆心说。由于他们和其他学者的努力,政治地理学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0世纪30年代,豪斯霍夫将地缘政治引入歧途,为德国纳粹的侵略政策服务,影响了二战后政治地理学的发展。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模型的应用,地理学家可以制定各级各种政治区域的效率和效果,并开始研究政治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地理背景。比如参与土地整理的决策,首都的定位,都市区的结构,国家公园的设置,选票的区域分配模式,领海界线和沿海捕捞权的研究。
长期以来,地理著作中一直注意到种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拉策的人文地理学代表作以“人文地理学”命名。在维达尔·布兰代斯和布鲁纳的人文地理学著作中,也包含了种族和民族地理学的内容。但是,虽然民族地理学和民族地理学仍然是民族学、民族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但研究者多是民族学家和人种学家。
各地人口的数量、分布和迁移是重要的地理现象,是人文地理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维达尔·勃兰特的《人文地理学原理》第一章论述了地球上人类的分布和密度,以及各大洲的人口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鲍曼分析了中欧人口的地域分异,瑞典地理学家德·耶尔对瑞典的人口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作了人口分布图。从此,人口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社会地理学在空间上分析社会现象,研究各种社会类型的区域分布,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讨论人地关系时,强调社会因素对地域文化景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语言行为、归纳等地理问题,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
文化地理学从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角度解释各种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区具有各种地域特征,研究对象和内容与社会地理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前者旨在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地域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后者旨在研究人类创造的文化区域。有些学者把社会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内容称为社会文化地理。
虽然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特别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或社会科学。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不仅是综合性、区域性和动态性,而且是以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特点。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通之处,但注重地域分布特点和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与社会科学有所区别,从而形成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
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中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不仅采用传统的方法(如实调查、使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拍照片、卫星照片、地理模型等。),还引入了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量化技术、心理学和行为研究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与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结合,有助于解决世界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特别是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人文地理学目前仍是众多分支的松散结合,有待进一步发展。此外,对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定量统计方法、模型和系统的应用、行为科学的引入和实际社会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人文地理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尤其是人的素质)的作用和科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得地理人文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