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红岛蛤节的由来
2004年,城阳区举办了首届青岛红岛蛤蜊节,组织了文艺演出、健身休闲、经贸洽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7万余人次,农民增收近10万元。国内外50多家企业前来洽谈业务,已与1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合同金额12万美元。红岛历史悠久,胶州湾近千年的风俗变迁在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它也是青岛最早的盐业发源地,代表景点是韩佳民俗村。韩佳民俗村于2004年开始建设,投资6543.8+2亿元。它建在原红岛古盐场和古渔场的遗址上,历时7年建成。蛤蜊节期间,韩佳民俗村将揭开神秘面纱,接受宾客。目前,景区内新建了国学报告厅、延宗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娘娘殿、商业古街等20余处景观,犹如数百年前的玉岩古镇。是集旅游观光、景观观光、民俗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红岛原是胶州湾的一个岛屿。随着日月更替和地壳运动,它与大陆连在了一起。目前,红岛面积28.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5公里,沿岸有一条宽50多米的黑松林带。为了保护环境,岛上只允许投资水产和服装加工业,把污染系数降到最低。红岛滩涂利用面积7万亩,其中4万亩用于文蛤养殖,适量的黑泥配适量的海沙,简直是天作之合。据当地渔民介绍,黑泥中含有丰富的饵料,可以使文蛤变肥,但黑泥过多必然导致透气性差,使文蛤窒息而死。同时,红岛位于胶州湾内湾,风轻浪少,保证了文蛤养殖的安全性。
现在,红岛的文蛤产量仅一年就能达到65438+万吨。红岛从事蛤蜊等海产品加工的大小厂家多达48家,“红岛蛤蜊”已成为岛城乃至国内外著名的海产品品牌。据说在日本的餐桌上,一碗红岛蛤蜊的蛤蜊面可以卖到七八百日元,约合人民币五六十元。无论是在渔村码头,还是在青岛的海鲜市场,一年四季都有蛤蜊的交易。过去,挖蛤蜊最常用的工具是耙子。它的形状不同于普通的耙子。它由钢筋制成,前端有一排锋利的牙齿,可以挖出海底的蛤蜊和沉积物。背部为口袋状,可滤除泥沙,留下蛤蜊。一个挖蚌高手,低潮时两小时能挖五六百斤。如今,聚在一起挖蛤蜊的场景,已经演变成了三两个渔民在摩托艇上合作捕鱼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