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东北,为什么只驻扎了三万多的军队?
首先和大家聊聊东北三省的情况。东北三省土地资源丰富,是我国现阶段重点工业基地之一。东北三省人口超过6543.8亿。当初以东北三省为主体成立沈阳军区。然而,历史上却是另一种情况。在中国古代,鉴于中原地区历朝历代,一般都会操纵辽宁省各地,以维护华北前线的安全,如汉代的辽东四郡,明代的辽东镇。
辽宁、甘肃两省就像中原王朝的左膀右臂,地位十分关键。对于辽宁、黑龙江等地来说,是中原帝国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政党不断争夺的地区。在中原盛世王朝的情况下,辽宁、黑龙江等地按照大规模北伐进行操纵。但随着中原皇朝综合国力的下降和军阀内部结构的变化,北方地区的游牧政党将再次操纵辽宁、黑龙江两省。从西汉到明朝,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和看到。
明朝中后期,辽东镇属于明朝九重镇中最重要的一镇,驻军总数超过26万。明万历年间,清朝前身后金政党在东北三省崛起。后金与明朝有过一次积累与释放的交锋,如萨尔浒战争、大凌河战争、抚顺城战、辽西战争等。经过几次对抗,后金政党基本上已经操纵了东北三省和蒙古地区,与明朝相抗衡。
1636年,后金皇太极登基,建立清朝。1644年,清朝大举投资南方,用了10年的时间,依次解决了南明的农民起义和政党,建立了自己对全国各地的统治。东北三省在清朝属于“龙兴之地”,禁止全国各地的人进入东北三省。在中原各地,清朝再次沿用明朝的行省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最后出现了大清中央地区18省的布局,在汉代也称为18省。东北和西北,清朝的时候,没有行省,只有将军。例如,在东北三省,清朝设立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在这位将军的帮助下,东三省有了很大的管理方法。由于没有区域划分和高级官员,清朝并不清楚东北地区农业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真实情况,对各地区的控制能力也很低。
清朝康熙年间,苏联曾两次入侵清朝黑龙江流域。苏联在这个事情上的动作在清朝是比较慢的,因为一开始地区不明确。在这个环节上,清代东北三省的总人口非常有限。清朝乾隆年间,东北三省人口保持在654.38+0.2万人左右,还没有中原一个省会大。直到道光统治时期,东北三省的总人口才达到200多万。
在清朝的国家发展战略中,东北三省属于清朝的龙兴之地,同时又是清朝的大后方。按照原来的布局,清朝的东北是没有危害的,所以清朝驻扎在东北三省的兵力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清代闽浙东南,驻军人数超过65438+万。在陕甘地区,驻军人数也超过了8万人。但在这一地区,驻军以绿营军为主,八旗军总数很少。
而在东北三省,八旗都是一样的。八旗军是清朝的主要作战力量,分为满八旗、汉八旗、蒙古八旗,有20万兵力。其中约有一半驻扎在京都周边,称为精营八旗。其他八旗驻扎在各省的不同地区。绿营军由明朝退兵改写而成,兵力60余万,驻守各省各地区,承担辅助八旗军的战斗。东北三省的情况是驻扎了三万多八旗军队。
因为东北三省人口稀少,属于大后方,没有分省,完全由地方将领管理。其中盛京将军管理八旗军18600余人,吉林将军管理八旗军9900余人,黑将军管理八旗军11000余人。不难看出,清朝驻扎在东北三省的士兵并不多。太平天国起义时,为了更好地镇压太平军,清朝从东北三省借调了八旗军队。与关内八旗军相比,边关八旗军确实更有战斗力。
清朝中后期,西方列强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反清战争,并逐渐波及富庶的东北三省。为了更好地宣传东北三省,清朝逐渐放松了对东北的监管,中原各省市的民众陆续陆续进入东北三省,称为“走东”。其中山东籍和河北籍居多。到1900年底,东北三省总人口早已超过12万。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东北的管理方式,1907年,清朝废除了东北的将领,建立了吉林、奉天、黑龙江。这就是东北三省的发展过程。1912,执政200多年的清朝皇帝退位。1913年,东北三省总人口突破2000万,而且还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