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富有诗意的意境和浓厚的浪漫气息。

无论在观点上还是创作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作者独特的功夫。也可以说是警察,新颖的见解,突兀诡异的想法,灵活自由的驾驭史料。

郭沫若(1892-1978)。1892 165438+10月16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现代作家、历史学家,新诗创始人之一。1914,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作者介绍:

作者是著名的抒情诗人。他对诗有一种特别的敏感,也非常善于酝酿和组织剧中诗的场景,产生诗的效果。比如在《蔡文姬》中,作者在剧情发展的重要关头,如珍珠般嵌入了《胡笳十八拍》中许多扣人心弦的章节和句子,大大提升了全剧的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尤其是在合唱的运用上,作者不仅将其作为深刻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有力手段,而且使其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将读者和观众引向剧中指定的情境,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此外,第三幕蔡文姬在长安郊外父亲坟前的梦,描写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诗情画意,第五幕又反复念叨哦,唱起了《又见青春》,使剧本获得了浓厚的诗意意境,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虽然武则天不同于蔡文姬,但它并没有放弃用诗歌来塑造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