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历史上有很多与匈奴作战的记载。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匈战争的结束?

历史上中匈战争并没有停止。直到东汉时期,才有窦宪、窦固等人大举进攻匈奴的记载。只能说汉武帝时期,中匈战争结束。其标志是公元前119年漠北战争的胜利。

漠北之战发生在中国汉武帝开国大典第四年(119)。这是汉军在离中原最远的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的一次战役。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然率兵至漠北,但仍继续进攻汉朝北部边境诸郡,企图引诱汉军穿越大漠,消灭汉军。

元寿四年春(前119),汉武帝派卫青将军和霍去病将军各带五万骑兵和数万步兵分两路进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了数十万步兵和数万战马保证作战。

西汉与匈奴之间的漠北之战,是汉武帝对匈奴战略进攻的高潮,也是匈奴谢单于与西汉战功卓著的战略决战。

河西战役后,匈奴势力遭受沉重打击,但谢单于仍未停止骚扰南方。元寿三年(公元前120年),匈奴两军,各有数万骑,分兵北平、定襄,杀掠官民千余人。

此时由于西汉长期用兵讨伐匈奴,财政出现困难。汉武帝及时调整政策,实施了整理币制、专卖盐铁、增加商税等措施,为更大规模的进攻做准备。

经过两年的积极准备,元寿四年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集65438+万骑兵,命卫青将军、霍去病将军各带五万,深入漠北追捕匈奴主力。大夫李广为前将军,仆射公孙贺为中将军,爵主赵为右将军,平阳侯曹祥为后将军,皆归魏卿指挥。霍去病的部下没有配备大将,但他的队伍大多都是经过挑选的敢于深入力战的人,其中不乏大批匈奴投降的人,如归义侯之(因)和伊籍()等。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汉武帝还征集了14万兵马(2)和数十万步兵,负责运输辎重和保障后勤补给。这场战争有无数的条款。

汉军原计划从霍去病离开定襄,直接进攻伊尹斜可汗。后来从俘虏口中得知,支一斜可汗已经去了东方,但改变了计划,令霍去病去戴军,卫青去定襄,兵分两路向北进发。

匈奴得知汉军进攻,赵信对支一的倾斜做了一个计划:汉兵疲惫,匈奴可以取吕二。于是支一斜单于把所有的牲畜都搬到更远的北方,带着精兵在漠北等待汉军的到来。

卫青到了要塞后,俘虏了俘虏,得知支一谢汗真的驻扎了,于是让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史昭合兵一处,从东路进攻匈奴军队,从己方率军直接进攻匈奴军队。

卫青的军队穿越沙漠65,438+0,000多英里,终于遇到了支一斜可汗和他的手下。卫青见匈奴军队已经准备好了,就下令用武冈车辆(车顶四周用厚皮包裹的战车进行保护)将其包围,站稳脚跟,立刻带着五千骑兵进攻匈奴。支一的斜单于也命令万齐出去打仗。双方激战正酣。黄昏时分,风起沙打脸,两军不相逢。卫青顺势而为,令大军从左右夹击,将匈奴军团团围住。伊志燮单于见势不妙,料汉兵寡不敌众,难以取胜,遂引数百壮骑突围,自西北逃走。

天就要黑了,汉匈两军还在混战,伤亡相当大。这时,汉军的左校俘虏,得知支一斜可汗逃走了,紧急向卫青报告。卫青立即派青骑连夜追击,其主力紧随其后。匈奴军队溃散了。至天明,汉军已追出二百余里,未能追上谢单于,沿途歼灭一万余人,进入赵辛城(赵辛所建,今蒙古朱娜山),大量匈奴驻扎粮草,补充军队。休息1天,烧掉城市和剩余的军事资产并归还。在这一仗中,魏消灭了19000人。

前将军李广从东路进攻,右将军赵吃了他的军队。因为迷路,他们没能如期到达漠北,加入卫青的军队。卫青回到漠南,遇到了两个人。卫青命长史召李广到幕府,要他向天子报告自己的越轨行为。李广自杀了。百姓闻之,知不知,皆泣。赵回到北京,被移交给法官。赵付了赎金,成了老百姓。

另一方面,霍去病率军出戴军后,北上两千多里,穿越大漠,遇到匈奴左、右王献部。霍去病指挥汉军和被俘的匈奴军向匈奴军发起猛烈进攻,大败匈奴军,俘虏屯头王、等3人,将军、、当户、都尉等83人。损失65,438+0,000人,全军覆没70,443人,左和右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左率领亲信弃军而逃。霍去病在旭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追狼,在山上祭天,在古言山祭地,凯旋而归。

汉武帝对漠北战役的胜利非常满意。汉军大捷后,加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从此封大司马二将军、骠骑。汉武帝特别表扬霍去病的功绩,不仅使一个骠骑将军的军衔和军衔(1),还使一个骠骑将军(2)受益5800户,他手下的许多将军都得到了赏赐。而卫青因为战功不能超过战损,没有得到封侯的好处,部下也没有一个被封侯。漠北之战是西汉对抗匈奴最大的一场战役,双方都尽了全力。

此战匈奴被歼灭九万余人,实力被削弱。之后匈奴逃得远远的,幕南却没有了王庭,实力日渐衰落。汉军伤亡数万,损失数百兵马,短时间内无法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是匈奴的威胁并没有根除,汉武帝还在积蓄力量,准备继续打击匈奴。匈奴采纳了赵信的建议,派使者到汉朝,说好话,要亲亲。天子问臣下的意见。有人说接近,有人说趁机让匈奴投降汉朝。宰相任昌说:“匈奴刚刚遭受惨败,处境艰难。他们可以当外交大臣,每年春秋都来边境拜皇帝。”汉朝派任昌去见山雨。当山雨听到任昌的计划时,他非常生气,并拘留了任昌。汉朝于是集结兵马,准备一举消灭匈奴残余。这个时候古代的将军衔死了,所以汉朝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北上攻打匈奴。

汉武帝中期对匈奴一系列重大战争的胜利,是西汉几十年经济发展,中央集权政治专制主义不断加强,军事实力不断提高,特别是骑兵部队空前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的结果。因为是为了制止匈奴贵族统治集团对北方各族人民的掠夺,客观上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利益。同时也离不开汉武帝的伟大才能和战略决策。

汉武帝作为封建时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能够在大政方针上审时度势,适应历史形势的发展,及时改变前代的战争策略,确立新的进攻战略思想,重新获得战争的主动权,改变西汉几十年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他根据匈奴的分布特点,正确地采取了各个击破的原则,制定了有效的战略计划。汉武帝为了贯彻主动进攻的进攻战略,进一步大力建设骑兵部队,提高了汉军在沙漠行军中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在用人方面,鉴于韩安国、李广等一些老将在英作战勇猛,令匈奴闻风丧胆,无法摆脱守边阻攻等防御战术的束缚,无法承担指挥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的重任。因此汉武帝选拔了一批善于指挥骑兵群行军打仗的年轻人,如卫青、霍去病等。

而卫青和霍去病则不负重托,充分理解汉武帝的进攻战略思想。每次出征都表现出主动出击、果敢果断、敢于快速出击、远距离进攻、大范围迂回包围的积极进取精神。由于他们出色的指挥,汉军长途跋涉数千里而不失攻势。在实战中,他们能充分发挥骑兵的特长,正面连续冲击,配合两翼粉碎敌人的抵抗,霍去病采用游牧打法,轻骑兵追击敌人,这些都是汉军击败匈奴军的主要原因。此外,汉武帝还派吴鹏与他进行外交联系,阻止匈奴向东发展,并派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以斩断匈奴的右臂。经济上发展生产,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整顿币制和税收等。,都为打败匈奴提供了有利条件。

匈奴在这些重大战役中失败,除了政治经济原因外,主要是低估了西汉几十年经济发展积累的雄厚财力、西汉骑兵力量的快速发展和战略战术的变化,在战略上轻视西汉,各部之间没有很好的配合,所以处处被动, 不仅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还在汉军的连续进攻下失去了左右主力。

漠北之战以汉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役,匈奴九万余人全军覆没,一时无法南渡大漠。西汉也损失了数万大军,65438+万兵马。匈奴左右王主力几乎全军覆没。伊志燮可汗因与士兵失散十多天,被误认为战死沙场,尤古力王自行成了可汗。过了十天,伊尹谢可汗归来,幽谷李王上了船。这说明阿提拉汀的乱和乱是严重的。由于大量有生力量被消灭,大量物资丢失,匈奴单于不敢在大漠北缘立足,逃往西北,于是出现了“大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如果说莫南之战后匈奴单于将王庭移至漠北可以视为一种战略转移的话,那么漠北之战后的“莫南无王庭”则标志着匈奴势力的大规模撤退。此后,双方暂时休战。经过这一场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境之患基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