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和其他地区一样,山东人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过去,“小年”被称为“戒厨日”。据说这一天是灶神向玉帝汇报家人工作、学习、生活的日子。因此,这一天,人们要在家中“祭灶神”,设祭台祭祀灶神,并送其上天述职,以祈求幸福。
这一天,家里会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称为“扫尘”。“扫尘”就是把所有旧的“霉运”、“霉运”一扫而光,从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祝福。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部分居民只保留了“扫尘”的习俗,但在山东的许多村落,“退灶”仍是这一天隆重而严肃的年度活动。
2、贴春联,贴祝福
过年贴春联和祝福是中国人的传统,山东也不例外。除夕夜,从早上起床的那一刻起,各种年度活动依次开始,是一年中最忙最开心的一天。贴春联和祝福在山东通常在30日早上进行。吃完早饭,长辈们开始做各种准备,包饺子,炒年货。年轻一代开始到处张贴祝福,制造噪音,摆正,倒贴,各种各样的笑声,表达人们辟邪消灾,迎吉祥的美好愿望。
3、饺子、油炸年货
在山东,包饺子、炒年货是除夕夜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家家户户包饺子,炒年货。吃完早饭,孩子们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家里的女长辈开始包饺子,男长辈开始炒年货。饺子根据个人口味有不同的馅料,但“素饺子”是家家必备。
“年货”也根据个人喜好不同。一般有炒莲藕,炒带鱼,炒五香肉。其实这些东西对于整天吃鱼吃肉的人来说可能是不合口味的,但透过它们,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能听出妈妈包饺子时的笑声,能闻到爸爸炒年货时厨房里飘来的“香味”,能听出孩子们放鞭炮欢笑的声音。这一刻,一整年的疲惫和压抑都彻底放松了。
4、请家庭厅
在除夕夜忙碌了一天后,傍晚时分,一天的重头戏开始了——邀请家人。“邀家堂”是指举行仪式,邀请已故的祖先和亲戚回家过年。在山东,这是30年来最盛大、最严肃的一年一度的盛会。邀请家庭成员到家庭礼堂的仪式应该在30日晚上举行。当时要先设坛、摆香案,有人要挂“家堂轴”(一种类似于中堂的年画,上面有祖先的名字和庭院的画,还有新年的祝福语),供品上要摆满鸡鸭鱼肉和点心。
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家里的男性长辈要去路口或者门前的空地,烧纸磕头,带领去世的亲人回家过年。“家堂”会在家呆到初五。第五天晚上,我们要“送回家”。山东人过年请家人的习俗,不能简单归结为“迷信”。它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对祖先亲人深深的怀念和尊敬。
5.燃放鞭炮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山东,放鞭炮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之前,大年三十早上12,初一、初五、十五凌晨。除夕和初一的第一天早上放鞭炮,分别叫“辞旧迎新”。初五放鞭炮叫“破初五”,十五放鞭炮叫“送新春”。
其中,年三十“团圆饭”前挂的鞭炮,必须在家人团聚的前提下燃放,意思是告诉邻居等。:我们一家人团聚了,一切都很顺利,“新年”开始了!如果家里有人不回家,这个时候就没有鞭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