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说“客家美食”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客家”。毕竟饮食文化背后一定有一群传承文化的人。说起客家人,北方的大部分人可能都不是很了解,因为按照民族分类,客家人并不隶属于56个民族,只是汉民族下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客家文化在南方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客家人主要聚集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当然,它们分布在广西、海南、湖南、四川和台湾省。这是因为海外地区有客家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远至马达加斯加、南非、毛里求斯等非洲地区。

客家人分布这么广,那他们是怎么来的?事实上,客家人的形成和发展是民族迁徙的产物,是民族融合的结晶。东晋以来,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中原人民无奈举家南迁。经过数百年的迁徙和融合,他们在南方形成了一群“自己人”,并逐渐形成了全新的客家文化。

由于南方山区相对封闭,受外界冲击较小,客家先民较好地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中原传统文化。客家地区和中原地区在语言和饮食习俗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

如果要研究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不妨从客家南迁的历史入手。历史上,客家人经历了五次迁徙,从东晋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同治年间。数百年间,客家人一次次南迁,客家人群体也不断壮大。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也带来了很多中原饮食文化。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包子”、“饺子”,在客家地区就演变成了“酿簪”、“酿豆腐”。宋代时,中原“茶粥”的习俗,在客家人南迁后,也演变成了今天客家地区特有的“砸茶”。

然而,客家饮食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原饮食文化。第一次进入异乡后,一定会与当地的风俗文化吸收交融,经过长时间的激烈碰撞,自然会产生全新的饮食习俗。

比如客家人喜欢吃水产品,和中原不一样。南方地区潮湿多雨,各种池塘生物也走上了客家餐桌。除了蛙、泥鳅、蜗牛,南方山区还有很多蛇,所以客家人形成了“以蛇为宝”的饮食习俗。当然,客家人喜欢吃“生鱼”,甚至受东南少数民族“狗喜欢老鼠”习惯的影响,也喜欢吃狗肉,这在中原饮食文化中是比较少见的。更不用说福建客家地区著名传统美食“汀州巴干”中的“干老鼠”了,这在中原美食中是闻所未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