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后,中国各年“大旱灾害”。
1990年全国干旱率为0.122。受灾率0.053,粮食减产率0.028,受灾人口率0.063。全国都是大旱年。上半年全国旱情小而轻,下半年南方旱情广,部分地区夏秋连旱,旱情严重。东北三省、山东、华北北部,由于去年旱情较重,地下蓄水较少,土壤墒情不足,前一年春季旱情明显。5-6月,西部陕甘宁青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旱情较重。65438+10月秋播期间,鲁西、鲁南、豫北、豫东、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冬小麦产区月降雨量不足10毫米,影响小麦播种。新疆往年冬季气温偏高,积雪比同期减少30% ~ 90%。冬小麦越冬困难,北部和东部降水减少30% ~ 90%。春旱很严重。全疆受旱县(市)48个,受旱和受灾面积分别为43万公顷和27.8万公顷,居1949以来首位。我国南方地区梅花来得早,7月上旬出现大范围持续少雨高温天气。8月上旬,部分地区旱情因降水有所缓解,随后出现持续少雨高温天气。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出现大面积干旱,特别是湖南、湖北、广西和四川东部。湖南7-9月平均降雨量183.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1.7%。湖北夏秋连旱60多天,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同期偏少五至七成。川东等地受旱严重,人畜饮水也困难;广西8 ~ 65438+10月上旬出现干旱,河流流量和水位低于或接近同期记录的最低值,抗旱灌溉用水难度加大。
1999-2000,世纪末大旱。
1998夏季长江洪水;1999年夏天,随之而来的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罕见的大旱:武汉36万人饮水告急,安徽淮河干流几乎断流,导致整个北方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到2000年,全国因旱粮食损失594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06亿元。旱灾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粮食损失为建国以来51年之最,旱灾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03年7月中旬以来,我国中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持续高温少雨,福建大部和江西、湖南、浙江南部地区基本无有效降水过程,气温明显偏高。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值,导致农田墒情流失严重,旱情迅速蔓延。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旱情露头。目前,中国农作物受旱面积4980万亩,570万农村人口和25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四省累计受旱面积2790万亩,比7月上旬增加2200多万亩,受灾面积迅速扩大。
2009年,2009年的旱灾波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湖北、陕西。
2009年,中国耕地受旱总面积为6.32亿亩,造成粮食损失348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433亿元。全年因旱饮水困难的农村人口1,751,大牲畜1,099,0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