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发展史
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可以追溯到古代而没有文字。《礼记》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地,反其屋!水属于它的山谷!昆虫,不要做!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还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狩猎的歌谣《打歌》:“断竹,续竹,飞土,驱肉。”这些歌曲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范例,诗、乐、舞结合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编成一部书,收录地方民乐160首,雅乐31首,小曲74首,祭乐40首,* * 305首,笙乐6首,乐谱失传。产地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饮之乐的诗句,如潇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歌,如《潇雅六月》;著名的爱情诗如郑风姬子;“冯伟伐谭”的讽刺现实:还有一批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朝皇家史诗,如《晟敏》、《巩留》、《勉》、《易帝》、《大明》。
以四言叠句为主的《诗经》表现了中国抒情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中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的道路,抒情诗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雅”的精神,成为中国诗歌最基本、影响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诞生了。西汉末年,刘向编撰了屈原、宋玉等著作。成书《楚辞》,其中收录了《离骚》二十三首,《九首》(11)、《田文》九章(9)和《招魂》。其中,《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反复生成缠绵悱恻的悲愤,塑造了忠贞高尚的英雄形象。
屈原的诗歌开创了新的诗风,直接影响了汉赋的产生。并大量使用楚方言,如“些、才、羌、争、誓、誓、誓”,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楚辞突出了浪漫主义精神,影响了后来的诗人如李白、李贺和韩愈。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由来已久,其影响一直延伸到清代的《聊斋志异》。
继《诗经》和《楚辞》之后,汉代乐府诗出现在诗坛,西汉乐府机关和东汉黄门宣传部收藏。乐府诗擅长叙事,郎讲述美女抗暴,桑讲述罗敷不服太守,邢讲述妻子为游子缝制衣服,引起丈夫猜忌,名篇《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个悲情的爱情悲剧。诗人的笔触深入到各自的阶层,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有对财富的规劝,也有对苦难的同情。汉代乐府诗实现了从四言诗到杂言五言诗的过渡。
东汉时期,出现了文人集团创作的诗歌。五言诗取代了传统的四言诗,甚至产生了完整的七言诗。东汉现存最早的文人诗是班固的《咏史诗》,他的《竹扇诗》是一首早期完整的七言律诗。最著名的文人诗是《古诗十九首》,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讲的是对女性的漂泊和牵挂,所以怀旧和爱情融为一体。同时涉及很多人生哲学,讨论永恒与短暂,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悲喜。文人的诗歌善于抒情,语言完美而珍贵,直接影响了曹植和陶渊明。
从东汉末年建安时期到曹魏初期,三曹七子同时出。耿直悲凉的曹操,婉约婉约的曹丕,既是父亲又是兄弟的曹植,以“建安七子”为翅膀,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终转化,开辟了五言诗的康庄大道。著名的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百良风情艳歌》、曹植的《白马王彪》和《白马篇》。曹植是建安最受推崇的诗人,因为他的文采绚烂,对五言诗的发展影响很大,而他不幸的人生经历又引起了后世文人的敬仰。
“建安体”是建安文学,尤其是五言诗中一种鲜明而富有朝气的文风。基于作家慷慨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志深、纲阔、悲凉、慷慨的特点。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成为建安诗风的独特魅力。
曹魏末年前期,司马掌权,一批人不满司马的统治,隐居山林。以阮籍、嵇康为首的七人,被称为“竹林七贤”。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咏怀诗。诗中充满了孤独和压抑,但在政治压力下,他不敢发声,靠比喻和象征来压住双臂。嵇康的诗歌成就最高的是四个字,追求自然,超越独立。总的来说,郑氏的诗风变化成了一首主题久远、寄托深刻的诗,体现了独特的艺术观。
司马燕代魏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西晋诗坛的艺术特色被称为“太康诗风”,其特点是注重形式、描写繁复、修辞华丽、诗风复杂。陆机仿古诗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的代表人物有张(张燮、张载、)、二陆(陆机、)、(和彭妮叔叔)。他们诗歌中对山水元素的描写大大增加,这是谢灵运、谢朓等山水诗人的先声。同时,左思以其八首咏史诗,开创了咏史之路,成为后世诗人效仿的榜样。
东晋建立一百年后,诗坛被玄言诗占领,诗歌艺术发展中断。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的出现,这条线索才被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受到阮籍遗风的影响。魏晋诗歌乃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原始风格在他手中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成为终结一代诗风的大师的里程碑。他创作了《归园》《饮酒》等田园诗,写出了耕读人生的感悟,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生活的代表人物,追求生活的艺术性。他也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构筑了精神家园。
东晋被宋朝取代,然后宋、齐、梁、陈交替,四朝偏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经济条件,使南朝民歌呈现出优美缠绵的风格。代表作是长诗《西周曲》,四韵变,韵委婉。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族人民创造的文化成果,《智利歌》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诗》清新苍劲,写的是一个女英雄的豪气。
谢彬彬凌云在南朝和宋代,文人的诗风发生了变化。他创作山水诗,特点是清新,注重描写和刻画对象。但由于仔细考虑,它们又是极其美丽的,如“池里上楼”。他是新一代诗风的开创者,影响了南朝整整一代诗风。齐、梁、陈时期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新体诗的特点是注重音律和双重性。沈约等人创立了音韵严谨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八病,主张诗歌讲究音韵美。以诗人谢朓为代表的“永明体”续写山水诗,避大榭之晦涩,情景交融,深刻含蓄,讲究永明气质,基调流畅和谐。萧、萧炎、萧统是齐梁时期形成的三个文学群体,他们的诗歌以宫体艳情诗为主。但是,南方诗人庾信留在了北方,把南方的文风带到了北方。同时,他自己的诗风也集合了南北之长,穷南北者胜。南方之美与北方之强的结合,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象征。初唐四大家和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五种律诗最终由宋和沈全启定型。盛唐,国家强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三位伟人李白走上诗坛。他以绝世的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写出了《蜀道难》《入酒》等行云流水,变幻莫测,充满骨气,不着痕迹,深刻隽永的诗篇。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的《葛炎行》、《西游记》,使边塞生活壮丽、豪迈、慷慨。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表现为美丽与空灵。
公元77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第四位伟人,用惊天动地的歌声书写了战争中人类的灾难。《三官》、《三别》将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是诗歌表达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盛唐向中唐诗风的转变。杜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命运导致了中唐时期的元稹和白居易。韩愈、孟郊、李贺、苦诗派,开奇言怪语;李商隐的七律始于晚唐,成为后世的典范。
中唐时期,白居易有悲凉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有残酷慷慨的《鹿魂石鼓山火歌》,引领了中唐诗歌的高潮。但到了晚唐,诗风又发生了变化,杜牧的史诗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情感。李商隐的《备帖》(七律)阴郁,是杜甫独有的,而他的《锦瑟》、《无题》等晦涩的诗歌则深入精神世界,形成了忧郁多彩的风格,成为唐代最后一位诗人。
唐诗过了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难以为继。然而,宋代诗人另辟蹊径,达到了不逊于唐诗的另一个高峰。生成,其唐诗重在自己的感受,因华丽词藻而丰满。而宋诗则以理趣为主,在平淡的诗中看到人生的哲理和趣味,故显其单薄。北宋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时期,出现了宋代第一才子陆游。李白的才情,强烈的爱国情怀,多样的诗风,使陆游成为宋代第一人。同时出现了闲适自然的杨万里,以及后来南宋末年出现的一批散漫的江湖诗人。
元朝统治时间不长,诗坛一片萧条。总的来说,学习中晚唐诗歌是优雅而细腻的。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初“吴中四杰”中成就最大的是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一篇访古名篇。当时文坛流行泰格体诗。茶陵派诗人李东阳作为太阁重臣,最早倡导复古,写诗学习汉唐。弘治、郑德年间,出现了以李梦阳为首的首批七位学者。他们继承李东阳的观点,主张诗歌复古,学习汉魏盛唐。然而,李梦阳主张严格遵守古代法律,陷入了对汉代以前法律的简单模仿。
后来,唐宋学派提倡学习唐宋,特别是学习直白、自然、流畅的宋诗,开辟了晚明公安派的诗风。后来,以李攀龙、王士禛为首的后七子继承了前七子的思想,重新陷入过度的猜想模拟。公安派直到明末才提出“性灵”说,认为写诗要“独抒性灵,不拘一格”,但其诗过于散漫。以钟惺和谭为首的竟陵派的兴起,与公安派过于简单直白的作风形成了抗衡。
公元1644年,清兵进入中原。顾、等遗民诗人以诗悼念末代汉室的灭亡;楼东派诗人吴,以《园园曲》为其“梅村体”代表作,错金刻本蕴含批判力量;虞山诗派领袖钱,汲取了杜甫的精华,其诗歌风格沉郁悲凉。
康熙年间的王世贞成为第二代诗坛领袖,学王、孟山水诗如画,主张“神韵说”。与此同时,朱彝尊、王士禛被称为“南朱北王”,石、被称为“南石北宋”。甘家诗圈人才辈出。沈德潜崇尚“情态理论”,他的诗歌高雅而平庸。浙派领袖李鄂生活在宋代,著述遍布西湖。翁方纲提倡“肌理论”,诗歌是学术性的。袁枚标榜“性灵说”,抒发性情;郑板桥淳朴泼辣;黄景仁豪放不羁,观众以为谪仙归来,被称为乾隆六十年第一诗人。
1792年,中国诗歌史上最后一位伟人龚自珍诞生了。这个人和李白一样狂妄,比李白还狂妄。他的《秋心》等诗,直接描写心灵,表达物我冲突。诗风融唐阴宋之音,避其流弊,凌厉、凶悍、豪放。之后,虽然晚清出现了“诗界革命”,出现了一批南社诗人,但中国古典诗歌没有巅峰,日渐衰落。五四运动关上了中国几千年古典文学的大门,打开了文学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