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直言不讳的大臣?
邹忌说他在城北比徐公漂亮,是因为他老婆偏心他,他的妃子怕他,他的客人想从自己身上得到什么。邹忌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认为齐威王被宫女、大臣和百姓骗了,比自己还严重。所以他建议应该更加开放,最终齐在政治上打败了其他国家。
2.触摸龙
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进攻赵国,占领赵国三城。赵情况危急,向齐国求助。齐国出兵前一定要把赵的小儿子常扣为人质。赵对宠爱有加,又加以拒绝,从而导致了国难的加深。
“战国政策。《触龙论赵》是在强敌围困、赵皇后严辞不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以“爱子深远”的原则劝导赵皇后的故事,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做好思想工作的能力。
3.刘公权
刘公权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而且是一位敢于直言的诚实坦率的人。
有一年,唐穆宗在一个寺庙里看到了刘公权的书法,他非常喜欢。他想和他见个面,一起聊聊书法。巧合的是,没过多久,刘公权就从周霞(今陕北)来朝廷办事,在那里做官。当唐穆宗听说刘公权来了,他请他来见自己,并留他在法庭上做正确的拾穗(负责向皇帝提供建议的官员)。
一天,唐穆宗和刘公权在一起谈论书法。唐穆宗向刘公权求教:“你的字写得正确有力,但我写不出这么好的字。怎么才能用笔写好?”听了唐穆宗的问话,刘公权心想:早就听说皇帝整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
我何不借此机会说服他?所以,他对唐穆宗说:“要写作,你必须先拿起笔。用笔的关键在于心。心对了,笔才能对!这和国家大事是一样的,不用心是不行的!”听了刘公权的话,唐穆宗知道他是想用讲笔法来说服自己,不禁脸红了。
4.刘伯温
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准备犒赏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将及其亲友。不过,他想想也有点为难:英雄很多,但七亲六亲和革命有关的也不少。如果大家都给他封了官职,那岂不是领赏补过的败笔?
不封亲戚朋友为官,人家会在背后说三道四,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会被六亲不认,而且面子上过意不去。
为此,明太祖举棋不定,郁郁寡欢。军师刘伯温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理,又不便说出来,于是画了一个高个子绅士,头上扎着几束乱糟糟的头发,每束头发上戴着一顶小帽子。后作画,献给明成祖朱元璋。朱元璋仔细观看,对这幅画的意义感到困惑。
想了一夜,我终于明白了。第二天一早,明太祖召见刘伯温,笑着说:“你家对这幅画的建议不错,我马上采纳。”从此朱元璋只做功臣,不再做亲友官。
5.魏徵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报告说,东宫里有一个叫魏徵的官员参与了李密和窦建德的叛乱。在李密和窦建德失败后,魏徵去了长安,在程健王子手下工作,并一度说服程健杀死秦王。秦王一听,立即派人去请魏徵。?
当魏徵遇到秦王时,秦王面无表情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拨离间?”周围的大臣们听了秦王的问话,以为是要算魏徵的旧账,都为魏徵抱不平。
然而,魏徵却泰然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可惜王子当时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秦王听了,觉得魏徵刚直果敢。他没有责怪魏徵,而是和蔼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没有必要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