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教科书读起来不好玩?
可能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1。编书的人水平太差,写不出引人入胜的书,但要找一个能写出有趣的历史书的人绝非不可能——出于什么原因,我不想找一个既客观真实又有趣的人来编历史书,这个暂时不清楚;2,教科书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对历史感兴趣,毕竟一旦感兴趣,难免会和我一样,对一些缺失的历史和刻意隐瞒或歪曲的历史产生无尽的好奇。这种人当然是很讨厌的人,别人要隐瞒什么,你要揭开,要公之于众...
?与人类简史相比,明朝的事情还远远落后。因为前者只对读历史感兴趣,即使内容全是真的,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地域广度和更大的时间尺度。如果让我来打分的话,历史课本其实比蚯蚓还不如。二十四史大概比蚯蚓高一个层次,而诗经、诗词中的历史片段因为真实性、共性而高一个层次,明代的那些东西因为可读性、系统性而高一个层次(如果是故意编造的内容,肯定比诗经低一个层次,顺序要改);虽然《史记》有不靠谱的时间局限性(刘邦出生不靠谱),但太史公的作品毕竟很悲凉,很呕心沥血,还属于鹰级,但不如《人类简史》。
这就好比之前一个著名的公众人物说的(不过我真的忘了名字):现在的教育方法不是让学生爱上书,而是强迫他们讨厌读书。
?事实上,很多人在毕业前就讨厌读书。恰好我也是其中之一,做过很多次。从小学到初三第一学期结束,我一直不喜欢看书;从初三第二学期到初一第一次学习,两年内(复读初三)真的开始了晨读和摸黑学习(初一的周末主要是为了好玩),但只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绝不是因为爱上了书。所以高一觉得学习太累,就毅然退学种地半年,才上高二。这个时候,我和哥哥从城里跟师父练武回来,就会去图书馆——原因是被他们高三老乡借的《文史知识》吸引住了,然后就在县城的小图书馆里看了所有的时事报刊。后来自然就挑了感兴趣的,历史的,医学的,科普的等等。偶尔也看一些小说,当然主要是那时候学习。高二第一学期,每节课都要站着听,因为一坐下就睡着了,站着总想打瞌睡。
但是高三之后,学习进入瓶颈期,没有突破。大一侥幸混上了,开始觉得学习没意思。我准备退学了。折腾了几天,终于留了下来。在我大学期间,学校图书馆有一个资料室。我可以借任何其他学生在其他地方借不到的书,我也可以自己进去找别人找不到的书。我们想进去后,一些学生被拦住了。期间四楼阅览室的老师向我推荐了《狼图腾》。市内几家大型书店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那时候我其实可以在书店里站一整天。但是我好像把读过的书都忘了。现在想想,贵阳真的是个蛮荒之地。至今没有一家书店能与太原四大书店之一相提并论,更不用说图书批发市场了(当然批发市场不能免费阅读)。
?大四的时候,因为不想去某知名高官的女儿管理的公司,已经报名实习了,就问毕老师,他的公司缺人吗?老师说你先读我的研究生,过了国家分数线我一定录用你。我每个月给你800块钱生活费,有科研经费的话另发——关键是读博士。医生就算看得懂,也是31岁。而且他还傻到以为研究生英语会考60分,而我的英语如果直接考的话,如果运气不太差的话,考个50分左右也不会太难。更有甚者,我极其厌恶背诵一些枯燥的书籍。因为我笨,没有去问班主任或者其他老师,也因为我觉得必须,所以我选择了贪财,所以我选择了去那家央企。可惜我终究没有喜欢上。尽管总经理和所有关心我的亲朋好友强烈反对,胃病复发,我还是一意孤行,想要离开。现在想起来,真的对不起景将军的信任。当时我们至少在当月20号之前发了全月的工资(现在很羡慕这个待遇。班主任是注册电气工程师加高级工程师(他是全校唯一能考上的注册电气工程师,但我这辈子都没打算考),就这样错过了博士书呆子。
?当时毕舍先生被派到兰州至西宁的750千伏输电线路上。当时最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无功补偿开发商花了60亿,老师说最多能赚两亿。一个极其朴实的老人,一只布鞋,一辆古董富康车,我们设计的时候请了两院院士和其他专家做产品鉴定,得到了认可——他说因为他没有发明数学公式,所以没有被认定为最高级别的发明——到目前为止,我都没管它是什么。当时他在指导设计的时候说了这个名字。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告诫我们“学习是不够的”,并告诉我们,这本书他可能看过一两遍,看不懂就接着看。
当时其他几个专业和他一起读研,都是读博士,有的去了英国留学,有的去了西南交大。这应该是我缴纳的智商税之一,但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真的在30岁之前上学,而不是在社会上混日子,我对人性的黑暗和阳光的理解,以及我看的书和电视,大概会有很大的不同。对比自己的理解,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我至少有90%的几率会鄙视这样的自己——当然,其实如果真的走那条路,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世界上还会有现在的我。另外,不自杀或者不是真的想自杀的人,其实有一种自恋,自我感觉良好,而外人只要希望不惹你生气,通常是不会说出自己对你的真实看法的。一切的相遇都可能是有原因的——来自一个无神论者的半宿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