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和湿地景观
根据辉县喀斯特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成因和形态特征,辉县喀斯特湿地的地貌类型可分为正常中低山、丘陵和山脊、峰谷、岛峰和山谷、喀斯特斜坡和山谷、峰林(孤峰)平原和喀斯特湿地(湖泊、沼泽)等。)(图2-19)。
1.普通低山丘陵
正常中低山主要分布在辉县以南的贾桥岭山脉,由泥盆系新都组碎屑岩组成。这座山高大雄伟。山顶海拔大多在600 ~ 1200m之间,最高点为凉伞尾,海拔1226m(也是辉县喀斯特湿地地区的最高峰)。贾桥岭山脉近南北向分布,地势南高北低,河谷密集,多为东西向和南北向,相对切割深度300 ~ 500 m,区内地表水系统发育,是辉县喀斯特湿地南部主要的外部供水区,也是湿地南部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如凉风河、辉县河和罗晋附近的河流。
图2-19辉县喀斯特湿地核心区地貌类型分布图
在北部龙泉林场-畜牧场-张村-白岩脚等地区,还有中泥盆统新都组砂岩组成的小面积低山丘陵,山顶海拔一般在700m以下,构成辉县喀斯特湿地集水区北部地表分水岭。此外,在湿地的东西两侧,特别是凤凰岭-界牌-四塘以西的湿地西缘,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砂岩、粉砂岩、硅质岩和泥岩组成的低山丘陵近南北向分布(杨娇山-朱莲塘-凤凰岭最典型,宽1 ~ 3 km),海拔300 ~ 600 m,东部马鞍山-燕山大岭-鸟子岭受断层影响,低而石炭纪砂岩页岩、泥灰岩、硅质岩等软质岩层多形成近南北走向的丘陵和山脊,起伏较缓,海拔在170 ~ 250 m之间,如四塘乡界牌-土桥和燕山地区凉风农场-桂林园艺场等典型的低丘缓坡。
2.喀斯特峰峦和峡谷(山谷)
主要分布在黄村-马面背斜核部和贾桥岭背斜北斜端及其邻翼,即临桂县四塘乡西官庄(九头山)-会仙镇独龙-马面徐线以北,永福县罗晋-艾山-会仙镇-汕尾-六塘镇以南。
辉县镇西官庄(九头山)至独龙-马面圩一线以北,狮山峰丛海拔一般在250 ~ 500 m,峰顶陡峭,其上发育多层溶洞和岩溶暗河。地表水系不发育,峰间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洼地和山谷。大型洼地或山谷底部最低处有许多溶解池和地下河天窗,雨季积水较多,形成湖泊或沼泽。
罗晋-艾山-辉县镇-汕尾-六塘镇以南的峰丛洼地(谷)环绕着贾桥岭山脉中段正常的中低山,形成向北凸出的弧形。弧形峰丛洼地(谷)宽约5~8km。受贾桥岭背斜北斜端呈放射状分布的地质构造(断层、节理)控制,本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多呈北西、北、北东向分布。特别是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受外界水的强烈侵蚀和溶蚀作用影响,岩溶发育尤为强烈,地表水和地下水频繁转换,形成了典型的以峰谷为主、河流明暗相间的岩溶地貌。石峰顶部海拔一般为200 ~ 600 m,从贾桥岭山前向外围逐渐降低。雨季时,由于岩溶管道入口狭窄或暗流涌动,洪水无法有效排出,积水出现在大片洼地或倾斜的山谷中(如辉县镇东南的九土洞)。
3.岛峰群
它是由矗立在平原或水面(湖泊、沼泽)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石峰组成。大多分布在峰丛洼地(河谷)与湿地(峰林平原)的过渡带,在水文地质上属于地下水向地表水的过渡带,在生态区位上处于地表岩溶湿地与地下岩溶湿地的过渡带(* * *)。由于频繁的地表和地下水活动,岛状峰丛分布区岩溶发育强烈。典型的岛状峰丛分布区,如四塘乡西关庄附近的九头山、临桂县附近的甲山、会仙镇冯佳附近的狮子山,多在1.0km2以下,石峰山峰高一般在200 ~ 350m,相对海拔在50m以上;石峰间有洼地或池塘,大量洞穴、岩溶泉或地下河(如九头山浮山地下河、狮子山地下河,已探测900m以上)出露地表,成为辉县岩溶湿地的主要供水水源。九头山浮山地下河和狮子山地下河(探测长度超过900米)是典型代表。
4.丘陵地貌
分布于研究区东西两侧,包括从临桂县六塘沟河大桥-马鞍山-砚山-砚山二塘一线断续分布的海拔400m以下的狭长山地,多为南北向,宽0.5 ~ 1 km,西至西分水岭的罗金里-四塘界牌-四塘乡-汤漾一线,呈南北向分布,长约20km。山坡和山顶平缓,多呈馒头状或条状。
东、西山由泥盆系-石炭系非碳酸盐岩或不纯碳酸盐岩组成,不仅构成辉县岩溶封闭蓄水地质体的东、西边界,而且能有效保(储)水。许多建在西山的水库为湿地供水和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峰林平原(溶解平原)
分布在辉县喀斯特湿地中心,是长期喀斯特形成的地势较低的平原地面,其上有数量不等、规模不等的孤立石峰。其中辉县、木洞、独龙、马面、李安堂等地地势低平,其平原一般平坦或略有起伏,海拔146 ~ 150 m,最低点位于西部大湾地区的相思河谷,海拔145m,平原上散布着孤立的石峰、岛峰或低土丘或山脊。孤立的石峰多由厚块状石灰岩组成,呈脆性和缓状(多层次产状)。当它们从地面拔起时,其周围环境陡峭,规模较小(一般在0.05km2以内),最高海拔为180 ~ 300m,相对高度在30 ~ 180~300m之间。平缓的丘陵或山脊多由白云岩、泥质岩或薄层不纯石灰岩组成,坡度平缓,顶部平缓,海拔多在200m以下,其上有较厚的土层,是该地区主要的旱地作物和种植林区。另一方面,湖泊、池塘、水生植物和沼泽是平原上大面积的低洼地区长期积水形成的。河湖纵横地表,水系纵横,是该地区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也是辉县喀斯特湿地的核心区。
位于董全西官庄和临桂县四塘乡面村的清水河河谷、蓝桥堡喀斯特河谷和会仙河、凉风河上游的平坦河谷,又称喀斯特坡谷平原。山谷平原狭长,两侧地势低洼平坦。谷内偶有孤峰缓丘,谷河源头或两侧(或一侧,如清水河)为峰丛洼地。河流主要由岩溶地下河和岩溶泉(多为小型渗漏岩溶泉)补给。由于地势较低,雨季河谷下游出口处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水不畅,导致河谷内洪水泛滥(典型代表为清水河下游的西关庄、九头山、大湾)。
6.喀斯特湿地
分布在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峰林平原等低洼地带,是土壤常年或季节性淹水或土壤长期饱和,水生或湿生植物繁盛的水域或类水湿景观区,包括喀斯特湖泊、喀斯特沼泽、水生植物、喀斯特水库(塘)等类型。辉县喀斯特湿地典型的喀斯特湖泊景观(地貌)有木洞湖、独龙湖、八仙湖、庙湖、李安堂和分水塘,典型的喀斯特沼泽有清水河沿岸的喀斯特河流沼泽、九头山沼泽和水生植物、神龙沼泽和独龙沼泽。
二、典型的喀斯特湿地景观
景观是指地球表面特定区域的整体特征。辉县喀斯特湿地景观是喀斯特湿地生态景观和喀斯特地貌景观融合的结晶。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会仙湿地四面环山,山水交融,景色秀丽,图案多变的喀斯特地貌和湿地生态景观。这里湖水清澈,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环水绕,水绕山,水天一色;山前泉水潺潺,水草青青,还有神奇的洞穴和地下河。是典型的南方亚热带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丰富。
辉县喀斯特湿地作为典型而完整的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其广阔的水面、九曲和十八湾的沟谷湖泊、多样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与湿地内部及周边美丽的喀斯特地表和地下景观相互辉映、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山水一体的喀斯特湿地景观。唐代以后修建的连接柳江和漓江的“相思湾”,为湿地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景观价值。因此,辉县喀斯特湿地具有水上游乐、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多重价值。
1.河湖湿地生物群落景观
辉县喀斯特湿地包括木洞湖、独龙湖、八仙湖、庙湖、李安堂湖、大马塘湖等主要湖泊,以及清水河等典型河流的宽弯和河岸。
辉县喀斯特湿地共有湿生和水生湿地植物65,438+000余种,由沉水、漂浮、挺水和湿生植物群落组成,类型多样,层次丰富,分区明显(图2-20),不同景观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沿海地区。一些特色观赏植物和濒危珍贵植物增加了湿地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目前连片面积较大、观赏价值较高的湿地植物群落有木洞湖和的荷花群落(图2-21)、木洞湖和龙山中部周边分水湖的花叶草群落(图2-22)、湖和独龙与龙山之间的木洞湖的长苞香蒲群落(图2-23)、木洞湖和清水。特别是在每年的荷花盛开季节,它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目前,木洞湖周边村民已部分开发了湿地景观休闲旅游,但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生态旅游仍有重要发展潜力。
图2-20胡俟湖中心岛植物海岸分区
图2-21穆东连
图2-22中国克拉沙
图2-23香蒲
图2-24胡俟出口与清水河交汇处的芦苇
图2-25彩色漂浮植物群落景观
2.喀斯特地貌和洞穴景观
包括地表岩溶景观和地下岩溶景观。
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包括典型的峰丛洼地地貌景观(图2-26)、喀斯特峰林平原(湿地)景观(图2-27)、岛状峰丛(图2-28)、各种形态的喀斯特峰丛(塔状峰、锥状峰等。)和溶出形式(图2-29)。
图2-26峰值集群下降
图2-27峰林平原地貌(一)
图2-27峰林平原地貌(二)
图2-28岛峰集群
地下岩溶景观包括岩溶地下河和溶洞系统、岩溶天坑等。辉县湿地及周边岩溶丘陵多溶洞、暗河。地下河洞穴系统中溶蚀形成的石笋、钟乳石、石柱等各种洞穴沉积景观,也是喀斯特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旅游景观资源,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其中,狮子山地下河(全长约1100m,已实测约800m)及其相关洞穴系统如喀斯特天坑(地下河天窗)、巴音(仙人)岩、古仙洞等;四塘乡西官庄浮山地下河(长约200米)及上部溶洞;四塘乡的埃迪地下河、全隧道地下河及其周边溶洞、辉县的马面地下河、永福县罗晋南部的神东地下河群(金钟山景区已开发)开发前景较好(图2-30)。
图2-29喀斯特地貌景观
图2-30地下岩溶景观
3.综合喀斯特湿地景观
辉县喀斯特湿地不同于一般的河流、湖泊(水库)或沼泽,也不同于我国广泛分布的一般喀斯特景观。其景观之美在于其山(喀斯特景观)、水(湿地湖泊、河流和沼泽)、林(湿地生态系统)、田园(人工景观)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图2-31)。可分为以下综合景观:
图2-31辉县喀斯特湿地全景
(1)湖泊森林、湖泊和沼泽湿地景观
分布在燕山山脉李安堂至木树头之间的峰林平原上,湖边或平缓的丘陵、山谷之间的低洼处多沼泽或池塘,生长着各种湿生、水生植物。以湿地松为主的树木和林地(图2-32)生长在丘陵平缓的湖滨或高沼泽(略高于最低水位),形成融喀斯特孤峰、水域、沼泽、森林为一体,气候宜人的湿地生态景观。由于地势较低,雨季时森林会被季节性洪水淹没。
图2-32森林、湖泊、沼泽和湿地
(2)河湖综合景观
是河流、湖泊、喀斯特地貌有机融合的综合景观。根据河流、湖泊、喀斯特地貌的空间分布和景观构成,分为山环、水环、景观倒影等多种类型,形成“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景观倒影”的多种景观或如画的田园风光。
山环式河湖景观:又称“石山明珠”,指辉县喀斯特湿地周边的喀斯特地区,以喀斯特峰丛、石山丛为主。由于地下水位常年处于较高水平(一般为地面以下1 ~ 3m),形成山溪、湖泊、池塘或沼泽,峰峦、低谷环绕的洼地常年积水的大型岩溶池塘,以及底部有时常年排水不畅。在雨季,辉县喀斯特湿地周围的许多洼地或山谷(坡谷)被大面积淹没。这些山川、河流、湖泊、池塘或溶溶池,就像镶嵌在群山之间的“珍珠”,倒映其中,河流蜿蜒穿过,将“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幅有山有水的美丽景观。辉县喀斯特湿地周边典型的“石山明珠”包括全洞山湖(涝洼地)、九图洞涝坡谷、狮子湖、八仙湖(图2-33、图2-34)。
图2-33“石山明珠”——狮子塘
图2-34“石山明珠”——群山环绕的八仙湖
分水岭——环河湖景观:又称“水生峰林”,是指喀斯特峰林平原上以水域(湖泊、沼泽、河流)为主体的平坦低洼的峰林平原区,有孤立的石峰(多分布在峰林平原和湿地生态景观的中心)或连体石峰(岛状峰,多分布在峰林平原和湿地生态景观的边缘),即喀斯特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带。“水峰林”代表景观有九头山洪峰林平原景观(雨季)、辉县龙山-木洞湖景观、分水水库水峰林景观等。
平原或湖泊水域的一些石峰,造型奇特,峰型单一,如凤凰山、狮子山、象鼻山、麒麟山等,进一步增强了湿地的景观观赏性。特别是狮子山、孤峰石山、八仙湖、分水湖等岛状峰丛组成的典型“水峰林”景观,结合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景观,比越南下龙湾的“水桂林”更生动,更具观赏价值。
河流、湖泊景观景观:指河流、湖泊与相邻的喀斯特山地景观相互倒影,山在清澈水面上倒影形成的倒影景观。辉县喀斯特湿地包括山水田园风光、山水湖泊、山水河流等多种景观类型。
辉县喀斯特湿地目前有湖泊,总水域面积约5km2,主要湖泊平均水深大多在2m以下。湖水清澈,枝繁叶茂,两岸杨柳成荫,稻香瓜果飘香,与连接湖泊的河沟一起,构成了一道美丽的江南水乡风景。它们与周围的喀斯特石山和各种类型的湿地植物群落融为一体,群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形成了集湖光山色、自然生态和田园风光于一体的湿地自然景观(图2-36至图2-42)。
图2-35水峰森林
图2-36辉县峰林平原的景观和田园风光(木洞)
辉县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辉县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图2-37辉县木洞湖景观-青山倒影
图2-38辉县木洞湖景观——湖光山色。
图2-39辉县木洞湖景观-神仙汇聚
图2-40湖光山色(1)
图2-41湖光山色(2)
图2-42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辉县喀斯特湿地河流众多,滨江景观优美。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河流有清水河、古桂柳渠、木洞河、凉风江等。其中,清水河发源于四塘乡面村村底,河流蜿蜒于胡俟湖、董全沼泽等湖泊沼泽中,水质清澈,景色优美(图2-43)。木洞河像一条飘带,先后穿过独龙堂、木洞湖等湖泊沼泽和九头山洪水漫滩湿地。河道纵横交错,蜿蜒多变,河水清澈。水下有各种沉水植物和鱼虾,两岸有田园风光优美、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芦苇、香蒲等湿地水生植被群落,还有宽阔平坦的河漫滩沼泽。两岸山体的喀斯特地貌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营造出“船行于山,人游于水”的美景(图2-44)。相思带是一条历史悠久的人工河,自东向西贯穿整个辉县喀斯特湿地,连接广西(漓江)和柳江水系,沿河两岸的陡门、小桥等古建筑遗迹,为湿地景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图2-45)。凉风河发源于贾桥岭,中上游两岸典型的喀斯特河流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图2-46)。
(3)喀斯特沼泽湿地景观
喀斯特沼泽是辉县喀斯特湿地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湿地,是湿地的主体。也是普通野生稻、中华水韭等多种国家珍贵保护植物的主要生活区,以及白鹭(国家保护鸟类)等一些珍贵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图2-43清水河风景
图2-44风景优美的木洞河
图2-45南泗塘桥古运河以东
图2-46美丽的凉风河(上游段)
辉县喀斯特湿地沼泽类型多样,有分布于喀斯特峡谷或河口或河间地块的滩地沼泽,有分布于喀斯特峰林平原低洼地带的湖滨沼泽,有分布于地下河口、喀斯特泉或散生喀斯特小泉群前的水草田(图2-47)。沼泽常年积水,土壤疏松肥沃。雨季大面积被淹,大部分时间地面泥泞,难以通行。植物以湿生植物为主,如黍、柳、喜旱莲子草等,适合科学考察、生态休闲和野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土壤与沉积物、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探索。建议在秋冬进行,路线穿越探险是最好的方式。
图2-47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