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琼南宗寺的历史沿革
该寺位于坎布拉森林深处,群峰高耸,山势陡峭,绿树成荫,泉水流淌。它是青海省的一个著名景点。寺东北有一座高耸险峻的山峰横跨一条小溪,山峰北面有石阶和小路。大部分山路都是从悬崖上直上直下,就像梯子一样,非常陡峭。峰北有一座藏文字母“*”形石山,高耸入云,故名“阿琼南宗”。历史上与海南的夏宗、普拉阳宗、直格尔北宗并称“安多四宗”,是著名的藏传佛教高僧隐居山林、修行的清静之地。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摩禁绝佛教,藏族陈曲沃里山僧人藏饶赛、耀格炯、玛尔斯营牟尼等携带一车藏经,最后逃亡到曾经居住的新疆等地。在定居化隆丹都、剃拉钦贡巴饶赛后,藏传佛教再度复兴,史称“侯红时期”。因此,阿尔琼南宗也成为了佛教圣地,信徒们朝拜的圣山之一。清朝康熙年间(约1685),尖扎地区马宁教活佛班玛仁增主持修建了山峰下的阿琼南宗寺。原有小石窟5个,有的自然形成,有的人工挖掘,石窟人工建造,飞檐走山,典雅秀丽。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阿琼南宗寺历史悠久,但规模不大。据《青海纪》记载,当时有五个和尚。20世纪50年代,有1座寺庙,65438座佛寺,18名僧人,居住在9个家族中。耕地9亩,奶牛15头。其香火的地方主要是帝鸿和其他村庄。1958年拆,1980年2月开,重修1殿,14庵,5僧。寺庙的主人班马人已经传了六代,他现在的名字叫摩尼,是这座寺庙的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