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的墓在哪里?
在遵化清东陵,有一座孤雁般的陵墓,建在陵墓界墙——风水墙外,陵墓正门大红门旁。这是陵,孝庄文皇后的陵墓。孝庄文皇后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妃子。她是皇太极心爱的公主,年轻的顺治皇帝福临的生母,叶璇的祖母,康熙皇帝。她与清初的三皇关系非常密切。在清代,皇后陵墓没有自己独立的名称,而是以丈夫的陵墓命名。陵名第一个字用其夫陵名第一个字,第二个字看皇后陵在夫陵中的相对位置。清代的陵墓都是朝南的,皇后陵只能建在皇陵的东面或西面。孝庄文皇后的墓叫昭西陵,可见它与盛京(今沈阳)的昭陵是一个系统。昭陵是清朝唐太宗的陵墓。因为孝庄文皇后的陵墓在昭陵的西部,所以被称为“赵茜陵”。
庄妃有这样一个问题。按照满族旧习俗,孝庄文皇后死后,昭陵在盛京,奉安应与唐太宗合葬。但实际上她不仅葬在昭陵,而且远在千里之外,甚至没有葬在清东陵,从而给人一种没有归属感的印象。孝庄文皇后的名气和地位那么大,为什么她的陵墓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有什么条件?
据史书记载,孝庄文皇帝去世前,她说不想惊扰唐太宗之死,同时又舍不得儿孙,所以坚持不在凤剑盛京,而在孝陵与儿孙作伴。
但人们不肯相信史书上的记载,认为这是“尊者之讳”,于是拿出一个“皇太后出嫁”的公案来解释孝庄文皇后墓之谜。
据说皇太极死后,风华正茂的庄妃(此时她已经是太后了),因为不堪寂寞或者为了保住儿子顺治的皇位,屈尊下嫁摄政王多尔衮。那时候就算寡妇再嫁在寻常百姓家都会广受非议,何况是在皇族?为此,清朝皇室将她的陵墓置于陵区之外,建在陵区大门旁,让她为后人守陵门,充当守卫以示惩戒。
王太后会不会嫁人,学术界尚无定论。这里我们不想强求,也不想断言。但我想说明的是,即使抛开太后会不会嫁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解开孝庄文皇后墓之谜。
孝庄文皇后的墓叫昭西陵,说明它和昭陵还是一个系统,也就是说她还是隶属于唐太宗的。那么为什么这个陵墓没有被葬在清朝东陵,而是被搁置在城门外呢?这不难解释。福临的孝陵是清代东部的主要陵墓。孝陵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是陵区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清朝的东陵和关外的昭陵是不同的体系,绝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把赵茜陵建在清东陵的风水墙内,不仅打乱了两大体系,而且建在任何地方,都不如他儿子的孝陵,也违背了法律。这样,赵茜陵就建在陵区之外,既明确了两种制度的界限,也满足了孝庄文死后与儿孙们在一起的遗愿。
赵茜陵墓建在大红门左侧也是有原因的。清代的谥号制度是从年资最高的墓开始的。孝庄皇后的辈分比葬在清东陵的后人还高。当年轻一代参观陵墓时,自然会从赵茜陵墓开始。
赵茜陵就建在大红门旁边,这里是盗墓人必经之地,为后代子孙和王侯的盗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清朝提倡左派,左派是最重要的。昭西陵就在大红门的左边。陵墓选址要求土层厚、土质细、无砂、颜色纯正,赵茜陵墓选址完全符合这一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将赵茜陵建在大红门旁边的清东陵风水墙外是最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