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为何被清廷处决?

金圣叹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反粮哭庙?凯斯。

这是顺治十八年,苏州吴县新任县令任伟为了弥补粮食亏空,开始严厉追讨当地百姓历年所欠的赋税。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指责人民。一句话,如果他不付钱,他就誓死抗争!

吴县县长的这种粗暴行为直接激怒了当地民众。因为,不是老百姓不想交税,而是明末清初的战乱让大家勉强够生活。很多人连温饱都没有,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交税?任伟作为一个地方官,不顾百姓死活敲诈钱财,实在是忍无可忍!

于是当地民众开始抗议,金圣叹此时跑出来加入抗议。他还和数百名学者聚集在孔庙,大吵大闹悼念顺治皇帝。后来这件事很严重。为了平息民怨,朝廷派江苏巡抚朱国治彻查此事。

经过彻底调查后,朱国治上书指控县长任行为不当,并要求法院罢免他。同时,为了尽快平息事态,让闹事者停止闹事,朱国志下令逮捕了带头闹事的十几个人。可惜金圣叹恰好在其中。

后来朱国治到朝廷,说十几个人带头闹事,鼓动大家不纳税,扰乱先帝的精神,要求严惩。恰好朝廷也有意杀鸡儆猴,震慑江南士绅,于是以叛国罪判处江南七名士斩首。可惜金圣叹恰好在这七人之列。

如果单看这个记载,金圣叹被杀确实是一件无辜的事,同时大家也会对满清政府的所作所为表示痛恨。简而言之,因为这点小事杀人是残忍的。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会发现金圣叹的被害更多的是咎由自取,并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地方。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是因为帝国没钱,所以只能被生活不下去的底层人民推翻。但问题是,当时的明帝国并不是真的没钱,而是帝国的大部分财富都被既得利益者掠夺了。他们占用了大部分社会资源,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无法再利用这些经济资源,于是社会两个层面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一方面,既得利益者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另一方面,政府因为缺钱,随时濒临破产;一方面,忧国忧民的政客、地主、乡绅、名流、商人过着浪漫潇洒的生活;另一方面,无数底层民众面临着随时饿死的可能。

对此,崇祯皇帝哭着恳求这些既得利益者捐钱纳税,但都是身无分文。对于这些既得利益者来说,即使明朝灭亡了,新的统治者还是要依靠这些政客、地主、乡绅、名士、商人,因为封建王朝是为他们服务的。

后来清朝统治者上台,这些既得利益者还是我行我素,尤其是江南地区。因为他们没有受到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的大规模打击,所以仍然有实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面对清朝的税收和土改,他们都不愿意执行,要么想尽办法逃税,要么把税收转嫁给底层民众。

如果江南的这群既得利益者,面对的仍然是腐朽的明朝和崇祯皇帝,他们或许还能活得心安理得,谁也拿他们没办法。但问题是,他们现在面对的是刚刚崛起的大清王朝,它的组织还没有被腐蚀,自然可以放下这个既得利益集团。

于是,顺治后期爆发了著名的打卖案。当时,满清政府为了检查粮食的缺乏,对长江以南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总之,凡是有点地位的人,谁敢欠饭吃,谁就下地狱还债。所以,只要敢欠粮,凡是有功名的,一律除名;凡是有官职的都降职。仅这次集中整治,就有一万多人被剥夺名誉、降职。

虽然整风,反映了清朝的残暴。但要知道,它的主要对象是有名望有官职的地主士绅,而不是广大的底层民众。换句话说,清廷现在用严厉的手段,强制有钱有势的人合法纳税,不允许他们逃税。

当时,有一个人叫叶,他的名气是探索花卉。他想让满清政府难堪,故意拖欠一分钱。总之,你不是说他欠粮就没名气了吗?我欠你一便士的探花费。你能把我怎么样?

如果他面对的是崇祯皇帝,皇帝真的拿他没办法。问题是他面对的是满清皇帝,所以当时就被剥夺了名声。当时金圣叹的?反粮哭庙?该事件也是这场运动的一部分。现在大家应该能明白金圣叹为什么会被清廷处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