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时候进入世界排球舞台的?

排球运动于1905年传入中国。它首先在广州和香港的几所中学开展,然后蔓延到广东的台山、上海、北京等地。当时人们大多聚在一起进行排球活动,比赛并不常见。

1913中国第一次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1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史料可查的正式国际比赛。中国和菲律宾进行了精彩激烈的比赛,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促进了中国和远东地区的排球比赛。此后,排球比赛逐渐在中国各地开展起来。

1914第二届运动会,男排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中国男排首次夺冠。到1934,举办第0届远东运动会,中国男排5冠王。

中国女排发展较晚,最早出现在1921广东省运会,1930被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1923开始,随队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五届获得亚军。

受远东运动会的影响。中国排球运动经历了十六-十二-九-六的演变。1927后采用九人制。九名队员分成三排,每排三名队员,位置固定,不轮换。球员在场上不受限制,人人可攻可守。比赛中要求最多3次击球过网。因为规则允许两次发球机会,所以有很强的进攻勾手大力发球。这也促进了上手传球技术的发展。鱼跃从原来的胸腹到滚胸功。正面挥臂扣球、肘扣球和侧身钩扣球被广泛使用。在1930的第9届远东运动会上,为了突破身材高大的菲律宾运动员的拦网,中国运动员创造了“快板球”,并迅速发展成为第一排球员二次传球,第一排两侧球员打“双快球”或“快球掩护”,第二排球员二次进攻的战术打法。防守上,前两排球员集体封盖,后排球员定位防守。

九人制排球在中国经历了24年,中国运动员创造了许多具有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技战术,形成了中国排球技战术的特色。后来继续发展,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传统。

2.六人制排球的推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排球运动被提升为重点运动项目,成为发展迅速的运动项目之一。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7月份的全国体育工作者夏季学习会上,1950首次推出了FIVB制定的六人制排球竞赛规则和打法。8月,新中国第一支男子排球队中国学生队组建,赴布拉格参加第二届世界学生大会排球比赛。之后于1951165438组建中国青年男子排球队,赴柏林参加1165438大冬会暨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节。1953年8月,中国青年女排首次随中国代表团参加1国际青年友好运动会。

为了向20世纪50年代初排球运动在世界上“领先”的东欧国家,特别是苏联学习,1954年6月至8月,中国男女排球队不仅来华学习和比赛,还邀请东欧的一些强队来华交流比赛,系统地学习先进的技战术打法和训练方法,对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学习国外先进水平的同时,积极在国内推广和普及六人制排球运动。1951全国篮球排球比赛大会5月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排球比赛。1952年2月为培养优秀排球运动员,提高排球技术水平,争取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促进群众排球运动的发展,成立了“中央体能培训班男女排球队”。2008年底,“中央体能培训班”的学员在14城市巡回演出,促进了地方排球运动的发展和地方排球队的建立。

65438-0956年,高教部、中等教育部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示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草案)》都将六人制排球列为必修教材。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和裁判员评分制度(草案)》。在北京和天津举办了全国排球教练员培训班,有苏联专家授课,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苏联排球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同学们认真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我国排球运动的特长,提高了理论水平。

各种比赛也同时展开。65438-0957年,全国排球比赛实行分级制,全国一级联赛和二级联赛分别在广州和武汉举行。在全国性比赛的影响下,各大、中城市也相应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排球比赛。

20世纪50年代,排球运动在中国得到普及和提高,迅速将六人制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60年代前后,中国各省市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各自不同风格的技战术打法。比如上海队的技术全面灵活,广东队的配合迅速。四川队细腻稳健,解放军勇猛顽强,北方队实力高举高打。

65438-0964,周恩来总理亲自邀请教练小泽一郎率领日本女排访华并执教训练。贺龙副总理要求学习日本女排艰苦顽强的训练作风,从难、严、实战上明确提出了“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极大地推动了训练工作。中国的排球运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中国排球协会成立于1953,中国排球协会于1954+05438+05438+0被国家排球协会正式接纳为正式会员。8月1956中国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届和第二届世界锦标赛。本次比赛男子24个国家,女子17个国家。中国男队获得第9名,女队获得第6名。中国后排插上,前排快球及其前后交叉掩护下,重叠三分进攻震惊欧洲。中国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方向。

十年动乱严重干扰了排球运动的发展,技术水平下降,运动队不衔接。1974世锦赛,中国男、女队分别降至15和14。世界顶尖球队在中国的距离被缩小又被拉大。

3.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972年,我国恢复体育竞赛。同年,举办了“五项球类运动”和“三大球类训练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训练的指导思想,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年度集中冬训。

1976年,国家男女排重组。1977世界杯,女第四,男第五。1979 12中国男女排均首次获得亚洲金州锦标赛冠军,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由于中国抵制1980莫斯科奥运会,未能在比赛中大显身手。

1981 3月,中国男女排再次夺得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冠军。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在第三届日本世界杯上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掀起了学习中国女排拼搏精神的热潮。然后她以1982获得了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的金杯。然后在1984洛杉矶奥运会上,再次展现了它的巨大威力,实现了“三连冠”。之后,她又以1985夺得世界杯冠军,1986再次夺得世锦赛冠军,创造了世界女排“五连冠”的新纪录。

女排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愿望,而且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开创了现代排球的新纪元。

中国男排借鉴世界排球技战术精华,在发扬我国“快速灵活”、“集体配合”传统打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飞进”、“飞退”、“拉三”、“拉四”等新战术,形成了一套快速多变、巧取胜的技战术,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顶峰。1977世界杯,继1978世锦赛之后,获得第五名和第七名。获得1979亚锦赛1980奥运会参赛资格。1981 3月世界杯预选赛在香港举行,出线权的争夺在中韩之间展开。中国队先是连输两局,连扳三局才转败为胜。亿万守候在电视屏幕前的人们异常激动。青年学生自发走上街头,喊出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同年165438+10月获得世界杯第五名。从世界第九到第五,从亚洲第三到冠军。此时的中国男排不仅有冲出亚洲的实力,也有与世界强队抗衡的能力。

4.走出低谷,重拾辉煌

上世纪80年代,在世界男排飞速前进的同时,中国男排却没落了。

在1982世界锦标赛上,中国男排未能抓住极其有利的分组时机,同时进入四强决赛,仅获得第七名。在1983亚锦赛上,他失去了进入洛杉矶奥运会的资格。1984期间,由于东欧等国抵制洛杉矶奥运会,中国男团获得参赛资格,但6场比赛1胜5负排名第八。1985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失去1985世界杯参赛资格。虽然1986获得亚运会冠军,但1987失去了参加亚锦赛第24届奥运会的资格。1989也是亚锦赛第三。

随着男团的没落,女排也进入了低谷。1988年汉城奥运会失利后,虽然在1989世界杯、1990世界杯和1991世界杯上获得了两个第二名和一个第三名,但在1992奥运会和1994世锦赛上获得了两个第二名。甚至在1994亚运会输给韩国排名第二,失去亚洲霸主地位。

男排和女排陷入低谷并非偶然。20世纪80年代,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迅速。一是男排打出了全足球周,取代了高举高打的单一格局。新兴的欧美男排普遍采用快攻和集体配合的战术。同时充分发挥身高、力量、跳后回攻的优势,防守技战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女排男性化的趋势,中国男女排在技战术上没有创新和借鉴,失去了特色,尤其是很多观念明显滞后。大革命后,世界排球运动突飞猛进。与此同时,国内部分省市缩减排球队,导致队伍萎缩,球场萧条,球员满员,后备力量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