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服装和面料的演变

中国服装进化史

中国的衣冠制度在夏商时期开始出现,到了周朝逐渐完善,被纳入“礼治”的范畴。当时的服饰根据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而有所不同。皇帝、皇后、官员、官吏的衣着、服饰、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的服装形式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制度,衣服为正色,即蓝、红、黄、白、黑五种原色;服装的间断性色彩是一种混合了正色的混合色。小袖是最受欢迎的服装,服装长度通常在膝盖处。衣服的领子、袖子、边缘都有不同的花纹,腰部用细条扎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服装,名为“深衣”,是连体服装的一种。深衣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服装风格,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被用作祝福、礼服,还被用作祭祀礼服。

战国时期,胡夫的诞生打破了旧的服装风格。胡夫的夹克、裤子和皮靴被设计成擅长骑射和便于移动,在军队中广受欢迎。

先秦时期的鞋主要是鞋、鞋、靴等造型。在所有的鞋子中,ponding是最贵的。在周朝,君主和国王有三种颜色,白色,黑色和红色,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鞋子是一种高帮休闲鞋,用皮革制成;靴子来自西域,是胡人骑马射箭时穿的。后来汉人逐渐接受了他们。

旗袍,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脱胎于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并由汉族女性吸收西方服饰样式不断改进而定型。当时的变化并不复杂。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中国旗袍流行了20多年。它的款式经过衣领的高度、袖子的长度、开叉的高度等几经变化,完全摆脱了旧的款式,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妇女的旧面貌,充分展现了妇女的体态和曲线美,正好适合当时的时尚,为妇女解放做出了贡献。其中蓝色旗袍是当时最受女学生欢迎的,一时间风靡全国。旗袍的诞生,几乎成为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新女性的典型着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女孩、社会名流、电影明星等。引领当时时尚潮流的,在旗袍的款式上不落俗套,也促进了旗袍的发展。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旗袍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和权贵的妻子都穿旗袍。旗袍甚至成为社交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传到外国,被西方女性模仿。

到现在,旗袍的款式和颜色也逐渐多种多样。随着复古时尚的流行,旗袍重新诠释了美好的过去。旗袍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象征着中华文明,衬托着东方女性的优雅气质。它仍然在风格上创新,并在时尚舞台上大放异彩。

欧美服装进化史

拜占庭艺术风格和服装

由于罗马帝国的东移,拜占庭艺术有了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机会。在艺术成就上,此时强调的是嵌贴艺术,追求装饰的多彩多变。

同样,这个特点也体现在服装上。比如男女宫廷服饰的斗篷、帽子、鞋子上有充满华丽图案的镶嵌、耀眼的珠宝和刺绣。这些情况都不同于同时期欧洲的服饰,创造了一种融合东西方,充满华丽感的服装装饰美。

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与服装

“哥特式”最初是指起源于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很快影响了整个欧洲,并反映在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中,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国际哥特式风格的艺术形式。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也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和服饰创作。比如在男女服装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在鞋子的造型上,在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完全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式。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装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炫耀财富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这也影响了当时艺术的全面变化。

“巴洛克”的意思来自葡萄牙语,意为“畸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为偏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继承了矫揉造作,但也消除了矫揉造作的模棱两可和松散的形式。由于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方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表17世纪的欧洲服装风格。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装

“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单词“Rocaille”,并由此演变而来。意思是类似岩石的装饰,基本上是一种强调C型漩涡花纹和反向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于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死后的一次艺术反叛。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区别是,洛可可艺术倾向于精致、典雅和装饰性。这个特点当然影响了当时的服装,甚至“洛可可”这个词代表了法国大革命前18世纪的服装风格。

新古典艺术风格与服装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于18世纪中期,其精神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强烈反叛。主要是试图还原古希腊罗马极力追求的“庄重宁静感”的主题和形式,并将其融入理性主义美学。这种强调自然、优雅、克制的艺术风格,结合古希腊、罗马的主题形式,发展了服装,紧接着法国大革命,成为服装风格的代表。

尤其是女装。比如把华丽夸张的服装款式换成自然简约的款式;再比如消除拘束、不自然的“裙撑”,等等。所以从1790到1820,追求优雅自然的美,在服装史上被称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拉斐尔前派艺术风格和服装

“前拉斐尔艺术风格”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其艺术精神主要是追求一种自然但浪漫的表达方式。

这种艺术风格是对冷酷生硬的艺术的反驳,他痛斥“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希望通过艺术将“人性化”、“自然化”、“理想美”的特征结合起来,因此,当时的服装被称为“理性审美风格”的服装。这种服装风格与当时的“维多利亚风格”极为对立,成为追求服装改革的英国社会的代表风格。

20世纪初苏联的艺术风格和服装

20世纪初苏联的艺术风格是指“绝对主义”、“构成主义”和“塔特林学派”的艺术思想。这些艺术风格都源于20世纪初的10,由苏联艺术家指导。受现代主义的影响,这些艺术家在几何抽象艺术中表现出来。

这种艺术风格也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服装,尤其是当时的苏联。“几何抽象的艺术风格”和“充满强烈的政治意味”相互结合,表现在服装的款式和面料的设计上,形成了服装特殊的审美特征。

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与服装

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的影响下得到发展。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崇尚“精神的自动性”,主张不接受任何逻辑约束,不自然而合理的存在,梦想与现实的混淆,甚至是矛盾与冲突的结合。

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模式深深地影响了服装领域,并导致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强调创意的设计理念。

波普艺术风格与服装

这种艺术风格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但真正兴盛于50年代中期的美国。“POP”是“Popular”的缩写,意为“流行”。至于“波普艺术”,指的是一种“大众化”、“廉价化”、“批量化”、“年轻化”、“趣味化”、“商业化”、“瞬间化”、“瞬间化”的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影响了服装领域,体现在服装面料和图案的创新上,改变了以往服装装饰图案的特点,在欧洲服装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欧普的艺术风格和服装

Op的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OP”是“Optical”的缩写,意为视觉光学。“Op艺术”是指通过人的视错觉绘制的绘画艺术。因此,“蛋白石艺术”也被称为“视觉效果艺术”或“光效艺术”。

服装在Op艺术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运动的视觉感,Op艺术的视觉感是服装图案设计中最大的特点。

极端的艺术风格和服装

极端主义的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强调一种“理性、冷酷、简单”的艺术风格。这种强调“简约、朴素”的理念逐渐成为90年代美国时尚界追求的代表性服装风格。

极端艺术风格影响下的服装以简约的设计理念影响了国际流行趋势,成为20世纪末具有代表性的服装风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