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与案例(三)

3.生态设计的几个实例?

3.1化腐朽为神奇:中山綦江公园场地和材料回收再利用。

中山綦江公园建于岳重造船厂旧址,占地11公顷。从1953到1999,从发展到消亡,经历了一个短暂却又感人的历程。本案例着眼于工业场地的历史遗迹再利用,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工业场地、构筑物和机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设计形式,由此引发对生态设计理念的理解(于,2001;庞伟,于,2002,2003;普杜瓦,2003年).

(1)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好的景观不是专业设计师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创造一个良好而有意义的环境的最好方法是保留过去的遗产。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老船厂遗址,留下的东西很多:自然要素方面,遗址上有水体,有许多古老的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还有与之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人文元素方面,遗址上有很多不同时代的码头、工厂、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上“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这个地方的气氛。

公园设计团队对所有这些“东西”和整个遗址逐一进行了测量、编号和拍照,并研究了它们保存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存,水体和部分护岸基本保持了原状,所有的古树都保留在遗址内。为了保存沿河的十余棵古榕树,满足水利防洪对断面的要求,开辟了一条支渠,形成榕树岛;结构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码头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被原地保留,它们在场地设计中结合在一起。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龙门起重机和变压器,其中许多已融入现场设计,成为丰富现场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改变:重用

原场馆的“设计”只是反映了过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还是需要精益求精,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改变或修改原有的形式和场地。通过加减法的设计,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形态。其目的是更艺术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更戏剧化地讲述遗址的故事,更诗意地揭示遗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綦江公园几个典型的加减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与改造;烟囱和龙门起重机的再利用,码头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的机器通过艺术和技术的改造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大部分的机器都是选择一些身体被保留下来,在某些场景中组合起来。一方面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尽量做到更精炼抽象。

(3)再生设计

原场地中的材料,包括钢材和原生物种,可以通过加工和设计体现为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回收设计后,钢材作为铺装材料,当地的杂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会场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红盒子”等设计再现。

綦江公园诠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理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读懂场地,保持“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这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3.2雨洪利用与杂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生态设计

这是一个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以最经济的方式,将一条硬化的、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河道,恢复重建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态文化游憩区(于等,2005)。永宁河公园的规划提出了六大景观策略,其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基地,然后在这个基地上设计出体现人文的“地图”;基地丰富而粗糙,因自然过程而存在,提供自然服务,而“画面”极简而精致,因人们对自然服务的体验和接受而存在。这些战略包括:

(1)保护和恢复河道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

(2)内陆河湿地,形成生态旱涝调节系统和局部栖息地。

(3)大量乡土物种组成的景观基地。

(4)水杉方阵,普通纪念。

(5)景观箱,最小设计。

(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输出公园的服务功能。

永宁公园于2003年5月正式建成开放。由于乡土植物的广泛应用,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公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设计之初,这个想法和目标已经基本实现。2004年夏天,它经历了25年来最严重的台风破坏,但很快就恢复了。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节点和示范点,永宁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a)保护和恢复自然进程:2公里长的永宁河岸的自然形态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形成了内陆河湿地系统,对流域防洪滞洪起到了积极作用;

(b)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滨水地区的芦苇和菖蒲种群得到保护,大量的乡土物种被用于保护河岸,从而在滨河地区形成多样化的生境系统。全园绿化面积达到75%,初步形成物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c)人文过程:为大众提供独特的休闲环境。无论是在江边的芒草上,还是在跨越内河湿地的栈桥上,抑或是在杂草掩映的景观箱里,我们都能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和孩子愉快地享受着公园的美景和自然服务:远处的群山被招进公园里的美术馆,黄岩的历史和故事在公园的使用者中不经意间被传唱和讲解,产生了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未被注意过的原生杂草突然展现出无比的魅力,一种关于自然和环境的新伦理观就像无声的春风和细雨,在来访者心中滋生:爱护你脚下的每一种杂草,它们都是美丽的;同样的自然和当地的事物和事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发生在这里:青年男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同事和同路人之间。

永宁公园通过生态基础设施关键路段的设计,改善和提升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居民充分享受这些服务。

3.3高产景观: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景观。

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以东北大米为景观材料设计了一片校园水田。四季变幻的稻田景观中,有读书台,让稻香融入书声。在一个当代的校园里,用最普通、最经济、最高产的材料去演绎关于土地、人、农耕文化的故事,去诠释“乡土”景观的概念,去展现设计师面对土地生态危机、粮食安全危机的态度(余等,2005)。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沈阳市区,始建于1948。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其他几百所大学一样,学校搬进了规划中的浑南大学园区。新校区占地总面积80公顷。

该项目面临以下机遇和挑战:

(1)场地曾经是一片高产农田,是东北水稻的种植地,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这个网站的特点给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参观了网站。虽然场地因施工而面目全非,但稗草、辣蓼等茂盛的乡土物种还是能告诉设计师这里适宜的植被。

(2)时间紧迫:学校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新校区的景观效果,迎接当年9月的新生;

(3)资金有限:校园基建预算只能满足校舍需要,很难有资金进行环境建设;

(4)特色要求:新校区需要独特的个性,景观起关键作用。

这些机遇和挑战使得水田成为最合适的景观策略。因为:

第一,水田最适合本地生长,东北水稻生长期150~200天,所以观赏期长;

二是稻田建设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低,比传统校园的花草管理简单。少数普通农民可以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不仅如此,还可以获得收入;

三是见效快,几个月内就能形成四季交替的水田景观;

第四,有自己的特色,符合场地的特点,可以形成独特的水田校园。

第五,具有深刻的教育文化意义。经过三年的春种秋收,目前,沈阳建筑大学围绕校园稻田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中国农耕文化,在师生的劳动参与和季节变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插秧节、丰收节、接待中学生参观稻田等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校园水田也被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作为世博园的一部分。

第六,“建元黄金大米”,年产大米近万斤,被包装成学校纪念品,深受海内外嘉宾的喜爱。袁隆平院士为其题词:“校园香稻满,稻作如育人”,意味深长。

在稻田校园的对策下,如何让稻田同时满足一个现代化校园的功能,超越田间水稻种植成为后农业时代的稻田景观,具有审美启蒙、休闲阅读等功能,是需要解决的景观设计。

4.结论

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处理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自身的特点。然而,生态设计应该被视为设计方法的进化和延续,而不是突变和碎片化。缺乏文化意义和美感的生态设计是无法被社会接受的,所以最终会被遗忘和淹没,设计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生态设计应该而且必须是美的。

景观设计在其悠久的历史中以生态思维为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与众不同。一方面强调生态过程的组织和组织,另一方面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Mozingo,1997)。这种由来已久的划分应该融入到生态设计中。

生态设计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把生态设计理解为远离城市的丛林或自然保护区的设计,或者理解为环保主义者在自家后院的实验,或者理解为城市样板区的装饰,那就是对生态设计的偏见,至少是对现代和未来生态设计理念的不理解。

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一个“道”,而不是专业人士提供的产品(Cunha,1997)。通过这个过程,每个人都熟悉特定地方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环境和社区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生态化和更可持续的唯一途径。

生态设计是一种伦理。体现了设计师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一个设计师最高职业道德的体现。已故景观设计大师萨沙基说,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于琐碎艺术的自我表达,景观设计师只有对社会和土地有责任感,才会选择前者。

生态设计是经济的,生态和经济本质上是一样的,生态是自然的经济。两者的矛盾在于我们对经济的认识不全面,以及以当代人和人民为中心来衡量经济的价值偏差(余,1998)。生态设计强调多目标和完全经济。

桌子、传统设计和生态设计之间的比较(参考Vander Ryn和Cowan)

问题常规设计生态设计

能源消耗自然资本,基本上依赖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石油和核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或生物能。

材料利用过度使用高质量的材料使低质量的材料变得有毒有害,残留在土壤中或释放到空气中。回收可再生材料,回收废物,易于回收,维护,灵活,持久。

大量的污染和洪水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废物的数量和组成与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相适应。

毒药被广泛使用,从杀虫剂到油漆。请小心使用。

生态测量只针对特定的要求,如环境影响评估。生态影响测量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从材料提取到构件回收再利用。

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关系,把它们看成是对立的,是短期的视角。视二者为统一和长远的眼光。

设计指标习惯性、舒适性、经济性。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经济学。

标准化的生态环境敏感性模型在世界各地被重复使用,很少考虑当地文化和场地特征。从纽约到上海,摩天大楼都一样。设计要遵循当地的土壤、植物、材料、文化、气候和地形,解决方案来自现场。

对文化环境的敏感:全球文化趋同损害了人类的财富。尊重和培育当地传统知识、技术和材料,丰富人类财富。

生物、文化和经济多样性采用标准化设计,能耗高,材料浪费,导致生物文化和经济多样性丧失。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的文化和经济支持。

知识面窄的专业定位单一。它综合了多个设计学科和广泛的科学。

空间尺度往往局限于单个尺度。整合多个尺度的设计体现了小尺度对大尺度的影响或者体现了大尺度对小尺度的影响。

整个系统把土地画成一个监狱,它被限制在人们设定的边界内,而不考虑自然过程的连续性。设计以整个系统为对象,旨在实现系统内部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将自然的功能设计强加于自然,实现对人类需求的控制和狭隘满足。与自然合作,充分利用其主动性和自组织能力。

机器、产品、零件、细胞、有机体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含义。

参与取决于技术术语和专家,不包括公众参与。致力于广泛而开放的讨论,每个人都是设计的参与者。

学习性质和技术的类型比较隐蔽,设计不利于教育。自然的过程和技术被暴露出来,设计让我们更接近于维护我们的系统。

对可持续危机的应对将文化和自然视为对立面,试图通过薄弱的保护措施来减缓局势的恶化,而没有考察更深层次和根本的原因。将文化和生态视为潜在的生物,不拘泥于表面措施,而是探索积极再造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