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的历史演变
鼓楼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在古老的李芳城,实施了宵禁。早晚敲鼓是开、关坊门的信号。每隔一段时间就敲鼓,敲鼓的时候快敲18下,然后慢敲18下。俗话说“十八次紧,十八次慢,十八次慢”。速度算六次,一共108次,因为古人。据史料记载,用于设置班次的鼓楼共有25面鼓,1面主鼓,24面群鼓,根据我国二十四节气设置。
为了统一全城的时间,朱元璋修建了报时机构鼓楼,由负责报时的官员专门控制。全市时间的统一有利于各政府机关办公时间的统一...这样城市才有秩序。
《老南京》中有许多关于“暮鼓晨钟”的精彩传说:想象一下,在当时的黄昏和黎明,伴随着鼓楼的鼓声,十三匹快马从不同的方向飞向市中心的十三座城门,控制城门的开闭。低沉悠扬的鼓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住在城里的人们按照钟鼓声开始工作。鼓楼,明代的标志性建筑。
清朝只剩下下城阙。直到康熙皇帝巡视南方,在这里环顾四周,当地官员才在鼓楼的基座上建碑,改名为“碑楼”。因此,鼓楼被誉为“明鼓清碑”。
清末太平天国战争后,又进行了修复重建。重建后的建筑是一个主厅,周围有一条以柱子为基础的走廊。
12 (1923)年,鼓楼被辟为城市公园。17年(1928)成立南京市公园管理处,鼓楼公园隶属于此。鼓楼曾经有一个气象站,后来它被用作中央天文研究所的临时办公室。紫金山天文台建成后,天文台迁出。民国19 (1930)年,设立鼓楼公园处,兼管梁青山和鸡鸣寺。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七月建成儿童游乐园。民国26年(1937)年底,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伪政府设立鼓楼公园办事处,负责莫愁湖、五台山、梁青山和行道树。民国三十五年(1946)五月,国民政府还在南京设立了鼓楼公园管理处。
南京解放后,鼓楼公园由以工代赈队园林中队管理,整修绿化。它也被用作消防部门的了望台。1957年8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鼓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园区占地2公顷,绿化面积0.8公顷,苗圃0.5公顷。成立鼓楼公园管理处,隶属鼓楼区城建分局绿化队领导,员工10余人。管理范围包括鼓楼广场及其周边地区的绿化和养护管理,担任鼓楼广场重大节日的绿化布置和花卉摆放工作。1959 10国庆十周年,鼓楼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从65438年到0966年,文革开始,公园停止对外开放,遭到严重破坏。文物古董大部分丢失,员工全部并入鼓楼区绿化队。公园成了“攻武卫军”的指挥部,后来又成了“人防”的指挥部。“文革”浩劫后,园内大部分室内文物和古玩丢失。其余的也严重受损。
9月1974,11,南京市政府启动鼓楼公园修复工作。经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鼓楼公园领导小组”,负责鼓楼公园的修复工作,包括鼓楼、鼓楼西阁(“乐至阁”)、鼓楼广场及其周边的绿化,有员工15人。1976二月18。鼓楼基座因“人防工程”倒塌严重,基座西南侧自上而下开裂下沉。9月30日,1979,鼓楼改造工程竣工。10 6月1日,鼓楼公园恢复对外开放。
1979 10 6月1日,鼓楼公园恢复对外开放。行政上脱离了鼓楼区绿化队,直接归区、市管理。园区现有正式职工19人,绿地1.8公顷,并设立了茶馆、食品代理处、外宾服务部、摄影部等。公园已经开始进入自己创收建园的轨道。到1993,园区从业人员105人。
1983鼓楼揽胜获“新金陵四十景”;20年后,当“南京新55景”评选如火如荼的时候,鼓楼公园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再次成为公众评选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