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渝铁路铁军史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阳,西至重庆,全长895.3公里。1968年4月开工,1970年8月铺至大仙县,1975年10月临时投入运营。1979 65438+2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线路西起刘娇线襄阳站,襄阳北站至老河口东站与邯铁共轨。经丹江口、十堰、郧县进入陕西省;穿过白河、旬阳、安康、资阳,进入四川省,经过大仙、渠县、华蓥,到达重庆。襄渝铁路起于襄阳,经莫家营、谷城、石岩、白河、旬阳、安康、资阳、万源、大仙,全长915.6公里。铁路纵贯湖北、陕西、四川三省,东与邯郸、交趾相连,中与阳安、宝成铁路相连,西与成渝、川黔相连。它是连接我国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铁道兵部署8个师、6个师、2个独立团修建向莆铁路,总兵力23.6万人。8个师分别是铁道兵1、2、6、7、8、10、11、13师。六个师分别是11、20、21、23、60、70团;这两个独立的组是汽车组和机械组。

襄渝铁路是从四川西部的重庆修建的。本来中央的计划是动员修建成昆线的铁道兵修建襄阳至重庆线,但当时成昆线没有建成,参战部队无法撤回。为了尽快开工修建向莆铁路,中央决定推迟修建大成铁路(大仙到成都的铁路,是向莆铁路的一部分),先修渝大铁路(重庆到县城的铁路,后来成为向莆铁路的一部分)。1968年2月,中央军委命令驻守东北的铁道兵第6师迅速进入四川修建渝大铁路。4月,铁道兵第六师进驻渝犹达铁路建设工地。6月,从成昆铁路上撤下来的铁道兵第七师的少数小分队进入渝大铁路工地。

1969为支持“二汽”建设,中央决定尽快开工建设项城市铁路东段。3月,铁道兵1师撤至成昆铁路,在湖北开工建设。下半年,中央军委把从越南回来的铁道兵13师调到湖北建设。年底,铁道兵第八师从成昆线调往四川万源。当年年底,中央决定修建襄阳至重庆铁路,命名为襄渝铁路,对外代号2107工程。襄阳至重庆铁路由襄城铁路襄阳至大仙段和重庆至大连铁路组成。

1970,襄渝铁路中段开工。一季度,中央军委调集从成昆铁路撤并的铁道兵10师进入陕南旬阳,将驻福建的铁道兵11师调往陕南安康。第二季度,从越南归来的铁道兵第二师转移到陕南资阳。至此,向莆铁路施工现场8个铁路分部已全部动员部署完毕。

1969年底,成立铁道兵西南指挥部,面对面领导湘渝铁路西段铁道兵第6、7、8师。襄渝铁路中东段铁道兵第2师、10师、11师、1师、13师由铁道兵直接领导,指挥部设在安康县。

这八个铁路师的师都在湘渝线上。湘渝线上还有其他六个师、团,但他们的师不在湘渝线上。分别是铁道兵第三师11团,铁道兵第五师20、21、23团,铁道兵12师60团,铁道兵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