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郑和每次下西洋都停靠在长乐?
郑和在当年长乐出版的《天妃精神的故事》碑上写道:“长乐若去南山宫,我将由船夫驻斯,在开阳候风。”据史料记载,长乐是郑和船队出航前停靠补给物资和招募水兵的最后一个基地。在前后28年的时间里,郑和至少在这里驻扎过6次,时间从2个月到10个月不等。
站在郑和庞大船队停泊的长乐太平港,想想桅杆如林、风帆如云的磅礴气势,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天然良港比比皆是,为什么郑和对长乐情有独钟?
查明弘治《昌乐县志》载:“太平港,原名马江,因永乐年间大臣郑和下西洋而改名。”但史料并没有指出郑和为何以慧眼选择长乐。
让我们穿越漫长的时空来解开这个“谜”。
选择一个好的港口停泊,无疑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长乐郑和研究会的专家告诉记者,太平港位于福建第一大河闽江南岸,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淡水港湾。其广阔的水域不仅方便了数百艘海船的停泊,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淡水饮用,免去了在陆地上跋涉取水的艰辛。太平港背靠大陆,面对几个小岛,如天然屏障,减少台风对船队的袭击。长乐是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霜雪,方便广大海军停泊训练。更何况,从6月10到次年3月,长乐经常刮起东北大风,极大地方便了由风驱动的船队驶出大洋。
长乐被誉为“水手之乡”。在古代,它是吴王夫差和三国吴主孙皓造船和训练海军的重要场所。当时的长乐及其周边的连江、福清等沿海港口,在造船、航海等方面都有很强的技术力量,为郑和造船、广纳人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拥有6万人口的长乐,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为数百艘宝船和2万多名人员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郑和船队每次出国,都要带很多福建德化瓷器,而且长乐和德化与闽江支流大樟溪沟通非常方便。
可以推断,郑和选择长乐,一定是经过了多次实地考察和集中比较。600年前的交通状况有多差?郑和在难度、考虑周全、判断准确方面更胜一筹。
抚摸着长乐出土的有关郑和的珍贵历史文物,聆听着流传于长乐数百年的有关郑和的轶事,让我们充分领略这位伟大航海家的博大胸怀和精明谋略。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在长乐停靠约4年,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史料,为后人研究和准确判断这段举世闻名的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证据。
数百年来,国内外历史学家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做出了各种猜测,其中不乏不实之词。一些外国学者甚至断言,郑和漂洋过海,有炫耀中国武力之嫌。直到1930长乐南山天妃宫遗址出土“天妃精神的故事”碑,人们才得以窥见真相。此碑是1431年冬,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前在长乐所立。1177字的碑文,记叙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前六次下西洋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历程和成就。其中特别提到,去西方的目的是“扬道德,柔远”。明确指出去西部的目的是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贸往来。
600年前,数百艘宝船在茫茫大海上夜间航行。他们如何指挥协调,依靠什么联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后世的研究者。人们终于在对“太监球”的研究中找到了答案原来,郑和曾经在长乐认过一个干娘,当地方言称之为“一娘”。郑和特意赠送给一娘一个木球,形似灯罩,可用油灯点燃,俗称“太监球”。文革时毁了,后辈一娘凭记忆抄的。经多方考证,“太监球”是郑和庞大船队夜航时连接信号、传达指令的灯。
长乐高闯巷20号住宅前有一口古井。据《昌乐县志》记载,“天妃宫大井在县城以西四十余步,太监郑和造井田。”数百年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十分感慨地告诉记者,当初这口古井里并没有井场。郑和担心百姓打水时不小心滑倒,就请石匠把它做成花岗岩井田,上面刻着“义井”二字。
细细品味郑和留下的碑文,我们惊叹于郑和走出国门、下西洋探索世界的伟大才华,更为郑和以天下为一家的博大友善胸怀所折服。
站在长乐代代为郑和修建的庙宇、纪念馆、雕像前,我们很有感触:为什么长乐人把郑和这个外地人当成自己的家人,对他更加重视?因为郑和给了长乐人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
长乐人对郑和的感激和崇敬,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漠。闽江口附近有一座山峰,风景优美。它最初被命名为“龙凤岩”。由于郑和多次登临,村民们将其改名为“三宝岩”,并将他在山上修建的亭子命名为“三宝阁”(三宝太监是郑和的尊称)。
1992年6月,在长乐闽江口以南的齐贤村,偶然发现了地下寺庙显应宫。根据考古报告,寺内现存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寺内有七尊雕像,正中雕像高88厘米,故称“海巡大臣(神)”。专家指出,“海巡大臣(神)”塑造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当时村民塑造的郑和画像。
改革开放以来,长乐人民先后修建了郑和公园、郑和历史文物陈列馆,修建了郑和社区、郑和饭店、郑和广场、郑和航海馆、三宝馆、太平港帅营、郑和船、海上祭祀坛、郑和船锚地等众多纪念性建筑景观。巍然屹立在闽江口岸的郑和雕像,高14.05米,是国内外最大的郑和石像。
长乐市郑和研究会成立于2001年7月。协会秘书长曾是市旅游局局长。他潜心研究郑和多年,撰写了十余篇学术论文,有的还纠正了一些误传。比如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航行时间是1405年7月11。经过多年的考证,他提出七月11是皇帝下西洋的时间。虽然具体开航时间至今无法考证,但应该是在10个月之后,因为长乐。
为什么长乐人这么尊敬郑和?曾说,因为郑和给了长乐人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当时,许多长乐人跟随郑和下西洋,其中许多人移民海外,这是长乐成为著名的海员和华侨之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