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的历史进程

诗歌是以情感为主体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高度凝练和浓缩,以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的语言和线条安排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有情感的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古代社会生活,是由于劳动生产、性爱和原始宗教而产生的有节奏、有感情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言道,声为永恒,法与和。”《礼乐志》:“诗言志;宋,吟诵其声;舞,动其容;三者以心为基础,然后仪从之。”早期是诗、歌、乐、舞融为一体。诗就是歌词,在实际演出中总是伴随着音乐和舞蹈一起唱。后来诗、歌、乐、舞独立发展,成为独立的成年人。诗和歌统称为诗。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文学的文体。起源于古代人民的劳动歌曲和民歌,最初是诗词歌赋的总称。起初并无诗与歌之分,只是将诗与乐舞合二为一,统称为诗。中国的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和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是由古希腊的荷马和莎孚以及古罗马的维吉尔和贺拉斯等诗人创作的。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松源诗→明清诗→近体诗的发展过程。诗歌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在中国最早流行、至今仍经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方式是“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一为风,二为赋,三为比,四为荣,五为雅,六为赋。”其间有一句绝句叫:“三灯日月星辰,四诗淡雅。”六义中,“体、雅、赞”是指《诗经》中的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中的表现。傅:是一种直接表达事物的方式。宋代学者朱在《诗传注》中说:“赠者必说之真。”比如《诗经》中的《葛覃》和《蛞蝓》就用了这种手法。鲍比:这是一种比喻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思想和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而毕叶是什么?用附件盖东西,威胁要把东西割掉。”朱说:“如果你比较,你可以比较这个东西和另一个。”比如《诗经》的书,比如《猫》、《说书》,就是这么写的。邢:是一种托物兴味的手法,就是用事物的开头来达到描写事物、抒发思想感情的地步,唐代孔在《毛诗正义》中说:“得道者兴。就拿比喻来说,自己起个心,那些在诗词散文中引用植物鸟兽来看意思的,都是快乐的。”朱更明确地指出:“如果你感兴趣,你应该先说点别的,以引起你正在念诵的词。”比如《诗经》中的关雎、就是“兴”的表现。这三种表现方法一直流传下来,经常综合运用,相辅相成,对历代诗歌创作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