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鼎:没有一个重要的部分还是国宝。为什么错叫了52年?
西周时期,中国还是奴隶社会,礼仪逐渐兴起。鼎作为祭祀、宴会等重要场合的器具,被赋予了高贵的意义。“藏礼于器”是描述丁在当时被赋予的新角色,不同鼎的主人也是区分不同身份的重要标志。
正因为如此,古书《左传·弓玄三年》记载子楚夺冠。右:在德,不在丁。可见当时的诸侯已经把鼎的大小作为衡量对方实力的硬指标了。那么中国古代最大的鼎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
从65438年到0939年,中国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时局的混乱使得盗墓日益盛行。俗话说,住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的村民当然知道,老殷墟是一个风水宝地,里面埋着很多祖先的宝藏。
1939年3月的一个晚上,村民们趁着黑夜和大风,在河南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吴昱瑶家的农田里,距离武官村墓西南角80多米处,挖出了震惊世界的后妈武大芳丁。
但由于鼎太大太重,村民搬不动,又不愿意白白送还,于是用锯子锯掉了一个鼎耳作为证据,证明确实找到了,然后又埋了起来。
后来由于侵华战争的爆发,日本人听说了,想花大价钱买,也没买。他们只买了当地村民提供的假货。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6月,后母吴鼎再次出土,作为蒋介石的生日礼物送往南京。
但由于战乱,当时锯掉的鼎耳已经不翼而飞,成为中国最大的青铜鼎永恒的遗憾。在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问,“我们看到的鼎是完整的,一个鼎耳都没有少。”
事实上,我们后来在展览中看到的后妈吴儿是人们编造出来的。毕竟这样的国宝是无法以破碎的形象展现的,其缺失的原因也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故事。历史的遗憾往往让人不愿过多触碰。
2011年3月,后妈吴丁搬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三楼,总重量875 kg,高133 cm,口长78 cm,足高46 cm,壁厚6 cm。由于其巨大的形状和方形的外观,它也被称为“马槽丁”。它是中国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鼎”。
但是,这么有名的国宝,原来的名字并不是后妈武丁,而是另一个名字——司母武丁。
195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博物馆,继母吴鼎也被从南京运送到北京,安置在新馆。鼎名以当时著名学者郭沫若命名。他把鼎中的“司母戊”理解为“祭母”,所以命名为“司母戊鼎”。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在自己的历史课本上见过这个名字。
从此到2011年3月,这个保定的名字一直没变过,人们也习惯了这个名字。然而,当后妈吴鼎在2011年3月底搬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时,这个鼎的名字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并被央视报道。
原来,随着新中国的发展,有专家提出后母武丁中的“嗣”字和“后”字是同一个字,而“后”字在古代专指皇后,从丁朱本人的角度看,更符合丁朱母亲的身份。但如果用“司母戊”二字,只能表达祭祀母亲的意思,并不能直观地表达丁朱母亲的身份。
但如果把“四”字改成“后”,就不一样了。因为鼎本身就有祭祀的意思,如果在这里用“侯”字,显然可以体现出鼎的主体身份和被祭祀者身份的尊严,一举两得,也更符合古人的本意。所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很多细节上的不同。
其实这两种称谓各有各的道理,但从优化的角度来看,“后母无定”的称谓明显优于“四母无定”,其传达的信息更直观、更全面。
但是司母戊鼎这个名字却被一代人记住了,当时人们也广泛讨论要改。毕竟一个叫了半个世纪的国宝的名字突然有一天变了,让人有一种一时无法接受的心理障碍。
虽然新标题更适合实际情况,在表达上更有优势,但有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使国家给保定改名了,但很多人看到它还是免不了会想起它原来的名字。
虽然这两个名称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讨论,但是从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国家改名显然更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保护,所以无论名字对错,这个鼎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和价值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也许,后人会像我们对这个丁的新名一样,对以前的丁名感到不习惯,所以在这方面真的不需要太纠结。只要我们知道保定通过这次改名会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传播,那么改名什么好像都无所谓了。
所以专家怀疑后母武丁的铸造工艺很可能是这样的。在商代,已经证明冶炼青铜器的器皿是陶瓷坩埚,而这种坩埚与古代将军的头盔非常相似,所以被专家称为“将军盔”。
据科学估算,每顶将军盔可以熔化12.7公斤青铜,需要70多顶“将军盔”才能铸造后妈武丁这样的庞然大物。要知道,仅一顶“将军盔”就足以铸造一件当时普通的中小型青铜器,由此可见后母武丁的铸造在当时绝对是“大工程”。
使用的器皿数量不是最惊人的地方,但是保定铸造过程需要的人和技术的数量才是最惊人的。因为要想一次性把这个保定倒好,至少需要上百人同时操作,默契配合才能完成这个工作。如此复杂的工艺,不得不让人惊叹古人高超的智慧和浇注水平。
后妈武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图案精美庄重,工艺精湛,一直为世人所景仰。所以它的价值极高,围绕它的各种争议和迷雾也增加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后妈吴丁从最早被人们发现到最后改名为“搬新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我们国家的积贫积弱到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她一直默默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或许,就像古人赋予丁的高贵含义一样,后母武丁也象征着中国国力越来越强,终将得天下。毕竟大国的自信和荣耀还是值得国人骄傲的。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要时刻铭记祖国的辉煌,致力于中华的伟大复兴,敢于做国家的“三足鼎立”。只有这样,当我们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时,我们才能自信地说:“我来自中国!”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