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外债史
日军侵占台湾省后,1874年8月,海防大臣沈葆桢先向汇丰银行预定贷款二百万两,用于购买铁船、快船、洋枪、大炮和台湾省的防卫经费。中法战争期间,海防费用,尤其是购买
外国船炮费用主要靠外债支付。1883年9月至1885年2月,先后7次以广东海防、福建海防、援台、云南广西贷款等名义向汇丰、渣打等银行借入外债,共计库平银行借款1262万元。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以借贷的方式掠夺中国的工业、矿业、铁路等权益,相互展开竞争。1885年3月,怡和与汇丰争夺各种贷款特权,以修建京西铁路和煤矿为名,向春亲王提出上诉。事实上,这笔借款除了支付船炮之外,大部分被挪用于颐和园的建设。1886年,李鸿章、周福奉命向英、法、德天津银行借款时,汇丰银行通过广东海关监管,借给清政府102万两白银,以支付修复陈语安南海的费用。另一方面,华泰银行在德国的代理人李和洋行在1887中提供了一笔500万马克的贷款,用于修理三海。这些贷款实际上无异于变相贿赂封建统治者,谋求染指当时的铁路、航运、矿产等权益。在1886 ~ 1888期间,汇丰银行招商局借款,两次向郑州工人借款防止黄河决口,两次向天津至南通铁路借款,共计332万两以上,逐步实现了其垄断中国借款的野心。到1889年,张之洞的武昌织造布局借款,汇丰的资本更多地渗透到当时政府兴办的新兴产业中。
与此同时,德国财团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也逐渐巩固了地位。1887年,德国华泰银行与英国怡和银行共同出资贷款给开平矿务局修建津沽铁路,金额达107万两以上。德国金融垄断集团于1889年决定设立德华银行后,不仅资助德国在华军火商泰来洋行与山东巡抚贷款宋20.2万元,还于1890 ~ 1891年贷款山东河工和福建约56.2万元。到甲午战争爆发时,上述外债除少数贷款外,大部分已经还清。1853至1893四十一年间,四十五笔外债折合库平银4626万两,其中最大一年(1885)占当年总收入的17.63%;平均而言,还本付息支出仅占全年总产量的4.3%,最大年份(1892)占6%。外债的抵押物主要是关税,只有一小部分是厘金和其他收入。
在清政府的海关收入中,外债本息平均支付额约占15.8%,最大年份(1892)占19.6%。此时,虽然外国势力不能利用贷款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但他们已经牢牢掌握了海关税收和行政管理的特权。当初贷款单位都是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商埠的外国驻华商号;以高利贷居多的短期贷款,利率从月息6%到1.5%,年息5%到1.5%,期限4个月到1年;在华外资银行很少参与。65438年8月至0874年8月,汇丰银行单独开始对外催收外债,其贷款总额达2899万两库平银,占甲午战前清政府外债总额的69.16%,充分说明其密谋通过向中国借款垄断债权催收,而怡和、天相等洋行则落在后面。所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长期巨额贷款(利率从每年5%到1%,期限从3年到30年)取代了以前的短期小额贷款。贷款银行开始在香港和中国的贸易港口及其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外国银行的高息剥削加上中国经手人的中间剥削,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例如,在1877年6月的第四次“西征贷款”中,汇丰银行以约160.42万英镑的年利率贷出了五百万两白银,而在伦敦发行的债券票据在1998年以8%的年利率发行。左向清政府申报时,根据代理人胡的报告,将利率提高到月息1.25%,相当于年息1%。在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海港、租借土地、瓜分势力范围的活动中,铁路贷款往往起到直接瓜分所不能达到的作用。划分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活动之一。1898 5438+00年6月,汇丰银行借出230万磅英国黄金给山海关内外的铁路,使英国的势力范围延伸到辽东半岛的牛庄,进入俄国的势力范围。鲁汉铁路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干线。它原本是美、英、德、法等国争夺的对象。到了1898年6月,清政府以借钱的方式拒绝使用美国的钱后,俄法财团乘势而上,从华北平原一直延伸到长江流域,与英国抗衡。英俄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对津镇铁路建设的争夺上。这条铁路与鲁汉铁路是平行竞争路线,但必须经过山东,德国认为山东是其势力范围。于是,由英国汇丰银行和怡和银行组成的中英公司和德华银行在伦敦举行会谈,并于9月2日签订了划分金镇铁路权的协议。德华银行修建北段(天津至山东义县),中英公司承包南段(义县至江苏镇江,后改)。此外,为了掠夺长江中下游富裕地区的物资,中英公司还在1903和1908提供了340万英镑的贷款,修建了沪宁铁路和沪杭甬铁路。1907年3月,借给九龙铁路150万英镑贷款,以加强英国在华南,特别是珠江流域的垄断地位。然而,代表美国财团的华美合兴公司,于1898年4月在华府与驻美大使吴签约,获得贯穿华中、华南的粤汉干线建设权。当它进入英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时,它不得不与中国和英国的公司达成协议,分享战利品,允许英国资本参与投资粤汉铁路。直到7月1900才签订金额为3400万美元的正式合同。但由于其私自向碧商出售股份导致违约,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港督借了100万英镑赎回粤中铁路,于是英国排挤了美国在华南的势力。
在1902 ~ 1903期间,中俄道生银行和比利时铁路公司利用贷款修建了铁路和边洛铁路,即鲁汉铁路的矿石运输支线,因此俄法财团的影响深入晋豫。到辛亥革命时,清政府所借外债总额达12.5亿多库平银。甲午战争后的18年间,借款额为12.3亿余元,占总额的96.3%,是甲午战争前借款额的25倍多。宣彤三年试点预算中,债费支出列为5641万两,占全年总产量的65.438+09%,但已超过关税收入1427万两。清政府垮台后,它所借的巨额外债长期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