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的由来是什么?
当人还在生命开始的一个细胞里时,就从父母那里得到了生命“施工图”的“半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DNA图谱。人类遗传基因约有65438+万个,每个基因由A、T、G、C四个核苷酸组成,按顺序排列在两条互补的DNA长链上,形成螺旋结构。核苷酸总数约为30亿。目前已经发现具有遗传功能的DNA像小卫星一样分布在遗传位点上。同种族的“小卫星”都有相同的核心序列,这是种族遗传和个体相似的物质基础。同时,“微卫星”的边缘序列具有高度可变性,不同个体之间互不相同,这是造成人种内个体多样性的重要内因。商品条码样带可通过放射自显影或基因位点基因的酶显色获得。这种带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人而异,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这就是DNA指纹的由来。
如果随机选取两个人的DNA做一个指纹,完全相同的概率只有3000亿分之一。这个概率远远低于目前世界人口的倒数。即使是兄弟姐妹,一模一样的概率也只有两百万分之一。但在核心序列中,同一个家族的图谱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孩子的DNA指纹可以在父母的核心图谱中准确重现,这是“亲子鉴定”的基础。
DNA指纹技术对作案人的认定,是通过比对现场生物检验(血斑、精斑、组织、毛发等)进行的。)与嫌疑人的DNA指纹。如果不将行为人视为嫌疑人,就无法认定行为人。所以国外有人干脆建议大规模建立国家或地区的DNA指纹库,通过计算机查询比对,直接认定肇事者。然而,这个庞大的项目并不容易实施。同时,有人认为它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还有人担心,如果这种数据库真的建立起来,将很难保证一些遗传学家不想进行“基因图谱”的实验,从而滥用这种技术,甚至给社会带来类似纳粹民族清洗的灾难。
1994年7月,纽约州议会经过多次辩论,同意建立州级DNA数据库。该数据库将存储被定罪的重罪犯的DNA样本,以便他们可以用来确定他们与未决案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