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历史

首先,十六国之一的犍陀罗虽然首都在樱,但其版图包括一些传统的旁遮普地区。传统的旁遮普邦包括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邦、印度的旁遮普邦、喜马偕尔邦、哈里亚纳邦和德里邦。

当然,恒河流域是十六个国家中的大多数。这是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河文明的衰落、恒河流域的发展和繁荣以及伊朗等中亚和西亚部落国家对印度西北部的威胁。这个问题关系到古印度文明的两个核心区域的千年周期: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探索印度历史的几个重要阶段:印度河时期、五河时期、史诗时期、外族时期等等。

1.印度河时期

印度河摩亨佐达罗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哈拉帕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它们是古印度哈拉帕文明(或称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两个大型城市遗址。这个农耕文明的主人是印度土著,主要是达罗皮人(包括部分澳大利亚土著和蒙古人)。纪元从公元前2400年到公元前1700年,其中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800年为全盛时期。他们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共浴室的规模不亚于今天中国各地的洗浴中心。

2.五河时期

公元前1500年左右,游牧的雅利安人从中亚通过兴都库什山口进入印度,他们最早的休息地是五河地区。五河是指印度河上游的五条主要河流,即杰赫勒姆河、杰纳布河、拉维河、萨特累季河和比斯河,每条河都有许多支流。旁遮普的意思是五条河流。雅利安人在五河时期与原始哈拉巴文化重叠。

此时哈拉巴文化已经衰落。目前直接原因尚无定论,一种解释是洪水泛滥。印度河因雨季频繁的毁灭性洪水而闻名。考古表明,哈拉帕河沿岸的一些城市被周期性的洪水摧毁,并重建了20多次。毫无疑问,雅利安人入侵后,征服了这一带的土著印第安人,逐渐窒息了相对和平的城市社会。梨俱吠陀是雅利安人早期的诗歌和歌曲集,主要写于五河时期,记录了这一时期他们与土著人之间以及不同雅利安部落之间的战斗。无论是来自洪水还是外族入侵,印度河流域城市的彻底毁灭只能归结为一个原因:原始农业体系的破坏标志着粮食生产的终结。

征服伴随着人口和文化的融合以及种姓制度的开始。更多的土著人被驱赶到南方,包括印度河下游的信德省。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被称为十王之战的部落战争。因为拉维河改道之争,十个部落联合起来对抗婆罗门,婆罗门获胜。在这十个部落中,有雅利安部落(如与梵天关系密切的溥儒人)和非雅利安部落。

3.史诗时期

公元前12-11世纪,雅利安人渴望更肥沃的土壤,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向东迁徙,进入恒河流域。从梵天书可以看出,恒河地区的地名层出不穷。此后,雅利安人从半游牧状态转变为农业文明阶段,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形成了图中可见的部落城邦群体。

十六国的库鲁和瓦苏与东移的溥儒人关系密切。巨鹿(现在的德里和米兰)是史诗《摩诃婆罗多》发生的地方。居住在英迪拉普拉塔(今德里)的伊都人最终打败了哈斯丁那普尔的古卢人,继承了巴拉塔的王位。后来,国王把首都从古卢的大象城迁到恒河支流朱穆河旁边的考桑比(后来的瓦苏)。

在印度河下游,也就是现在的信德地区,玄奘在7世纪到达时,看到自己虽然人口众多,但还处于放牧阶段,甚至还保留着雅利安部落间通婚的粗陋习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雅利安人都向东迁移,一些溥儒人一直留在旁遮普,直到公元前4世纪末。Pauravas是亚历山大在327年入侵印度西北部之前的强大对手。

为什么发达的恒河流域取代了原来的印度河流域成为印度文明的核心区?

野蛮游牧的雅利安人在吸收印度本土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东移完成了从游牧到农业文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政治制度从原始共和制向君主制的过渡是十六国合并为戴迪、跋萨、克萨达罗、莫杰托四国的序幕,随后莫杰托完成了统一。

恒河流域土地更宽阔肥沃,水文条件更好,靠近比哈尔邦的优质露天铁矿。恒河流域的水牛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稻田养殖,乳制品的质量也很高。大象容易驯化,可用于运输;这些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河上游洪水频发,下游有信德等大片沙漠。

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山口的方向,如兴都库什的开伯尔,中亚和西亚的政治势力一直觊觎次大陆,对印度河地区施加巨大的军事压力。这些势力包括斯基泰人、波斯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关系密切)甚至亚述人和其他伊朗东部部落。自公元前550年左右开始,被波斯帝国入侵。518年前,印度河流域唯一的犍陀罗(包括西北部的堪布加)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省。恒河流域享有更好的安全局势。

在随后的漫长历史中,以亚历山大为首的希腊人、夏人、大月氏、斯凯特人/圣人、巴达人、安息人、突厥人、阿富汗人、蒙古人先后从兴都库什山口进入印度,占领旁遮普或更广阔的印度领土,在印度历史上书写了自己的篇章。

因此,这一地区是印度通往欧亚大陆的西北门户,也是战争频发的战场。客观上,这也导致了各种文化的融合,犍陀罗艺术就是代表之一。它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并传播到中亚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