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葡萄的历史

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从西方传入新疆的葡萄和葡萄酒。

一般认为新疆是中国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方。至于新疆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史料记载不详。但是,毫无疑问,在两三千年前,古代中亚国家和中国新疆地区就种植了葡萄,酿造了葡萄酒。在中国古代历史记载中,这一地区属于“西域”。在历史上,“西域”指的是狭长和宽阔的地区。狭义上是指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即新疆天山南北、昆仑山以北、敦煌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广大地区。从广义上讲,是指从玉门关以西经过狭义的西部地区可以到达的区域,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但其核心部分是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本课题讨论的西域是广义的(包括今新疆),即按照中国历史上王朝的实际管辖范围,超出了狭义的今新疆。西域盛产葡萄和葡萄酒,这是有考古证明和文献记载的。

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在纳马兹加-贾博的居民区发现了葡萄籽核,属于公元前4-3世纪。位于阿什哈巴德附近,在公元前2世纪的一座宫殿的废墟中,古城尼萨(芭提雅王国的首都(约公元前250年-公元226年)),一些刻有葡萄藤的象牙角杯和芭提雅王国口的希拉神龛也被挖掘出来。这种被子也被称为“Rhy- ton”。中国新疆吐鲁番鄯善县阳海墓地出土一枚约2500年前的葡萄标本。经新疆考古研究所专家考证,属于一种圆形紫色葡萄植物。其实是葡萄藤,总长1.15 m,长11 cm,平宽2.3 cm。近几年在新疆苏白海的墓葬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葡萄籽。一些专家认为,这也可能是葡萄来自西方的信号。可见,在公元前5世纪之前,西域的新疆就已经种植了葡萄,同时酿酒。因为在西域,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的传播是同时并行的。有专家推测,当时用来酿酒的生葡萄很可能是欧洲葡萄种群。如上所述,根据现有的考古和文献资料,欧洲并不是葡萄种植和酿造最早的地区。因此,最初用于酿酒的中亚和西部地区的中国新疆的生葡萄并不是欧洲葡萄种群,而欧洲葡萄种群是后来传播的结果;但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西域中亚和中国新疆用来酿酒的生葡萄很可能是欧洲葡萄种群,这可能是正确的。比如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在黑海沿岸、意大利半岛和西班牙从事殖民运动,同时将葡萄种植技术传播到这些地区。(3)也就是说,最迟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欧洲葡萄从欧洲和希腊的葡萄和葡萄酒“后起源中心”传入小亚细亚。在波斯帝国冈比西斯统治时期(公元前529-522年),波斯成为一个横跨亚洲和非洲的奴隶帝国,其版图已经包括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伊朗高原以及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广大地区。也就是说,在波斯帝国东侵期间,欧洲的葡萄籽可能已经通过小亚细亚、南高加索、伊朗高原以及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地区向东传播。因此,所谓“公元前329年至323年,亚历山大的十字军东征将希腊文明带入中亚,从此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酒神崇拜开始在粟特人中传播”的说法并不可信,这只是欧洲葡萄文化向东方传播的一种反映。当然还有亚洲葡萄种群和欧洲葡萄种群的具体传播途径和时间,以及欧洲葡萄种群取代亚洲葡萄种群的传播等等。,在另一部手稿《世界葡萄文化史》中有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中国的历史记录也记载,两千年前这个地区就种植了葡萄。《史记》记载,汉代大湾、康居、大岳、大夏、乌孙、益寿、玉田等地种植葡萄,酿酒。《史记》卷123《大宛列传》中说:“大宛在匈奴西南,汉之西,汉代去万里。其俗原住民,耕田稻麦,有蒲桃酒”,“其北适,其西为大岳家,其西南为夏,其东北为乌孙,其东为玉潭”,“蒲桃以万(大)左右为酒,富藏酒至一万石以上,久留者数十年不败。俗是嗜酒,马是嗜苜蓿。”据苏北海考证,西汉初年乌孙族的活动地区包括今天新疆的哈密、巴尔昆、奇台、和伊犁河流域。于阗即现在的新疆和田,树崩即现在的新疆于田。这份史料表明,在公元二世纪以前,大宛、大夏、大岳、新疆等古代中亚国家都有丰富的葡萄种植和酿酒经验。例如,在公元前3世纪晚期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河谷中,就种植了葡萄。(p271)巴克特里亚王国在中国史书上被称为大夏。根据考古发现,秦代咸阳宫遗址上已经有葡萄壁画,也有学者认为,最晚在秦代中原地区已经种植了葡萄。也就是说,在公元前三世纪之前,大陆就已经种植了葡萄。虽然葡萄壁画的存在并不能证实葡萄一定是在内地种植的,但如上所述,公元前5世纪以前西域的新疆就已经种植了葡萄并酿造了葡萄酒,所以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说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先秦春秋时期,新疆就已经种植了葡萄和葡萄酒,这并没有错。

显然,在新疆等地,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时间要往前推。在古代新疆和中亚,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的年份密切相关。中亚是葡萄最早的分布地区之一,但现有文献和考古资料无法确切证明五千年前是否有葡萄种植和酿酒。布尔扎特的霍姆文化遗址(Hom Cultural Site)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开始至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期,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的克什米尔地区,与中亚和中国新疆相邻。在一些地方,发现了小麦、大麦、大米、扁豆、豌豆和葡萄籽的残骸。据推测,这种文化可能与伊朗希萨尔三世文化或前哈拉帕文化和哈拉帕文化有关。【24】如果这个消息来源可靠,出土的葡萄籽属于栽培葡萄,那么五千年前中亚就有可能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

而且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与葡萄和葡萄酒的原产地南高加索和伊朗紧邻,都在里海地区。很有可能他们在五千年前就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了。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的阿奴遗址所代表的阿奴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阿奴文化传播到华兹莫河、费尔干河和塔吉克斯坦南部,与依兰、两河流域、印度西北部的哈拉帕和中国的新疆有一些联系。花剌子模主要位于阿姆河三角洲下游,与粟特和今土库曼斯坦北部、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接壤。阿姆河三角洲和费尔干河的下游主要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粟特是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地区。依兰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与两河流域关系密切。我们知道,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种城市文化。它以印度西北部西旁遮普的哈拉帕古城遗址命名。大部分分布在印度河流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印度河流域文化。繁荣于公元前2000 ~ 1500年前后,公元前20世纪左右。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世纪中期,确实有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从西北入侵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是安德洛诺沃文化部落南下进入伊朗高原后与当地居民融合而成。南移到中亚或中亚南部的安德洛诺沃文化部落的一个分支与当地居民合并,形成了东伊朗部落的祖先,如巴克特里亚和粟特人。中国西北的乌孙、月氏、坚坤等游牧部落,部分说印欧语系东伊朗语,与中亚的部落关系密切;公元前10世纪,中亚各部落间发生了广泛的冲突和迁徙。

阿奴文化的东传,雅利安人的东侵,中亚部落的大规模迁徙,为葡萄和葡萄酒的东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据考证,贯穿新疆的丝绸之路历史非常悠久。就考古资料来看,至少应该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因此可以说,葡萄和葡萄酒可能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通过伊朗高原中亚传入克什米尔的,也可能是在公元前2000 ~ 1000年前通过伊朗高原→中亚从葡萄和葡萄酒的“起源中心”传入中国新疆的。“在地中海周围形成以葡萄为主体的文化氛围后,沿着伊朗高原-中亚两河流域和黑海北岸-伏尔加河下游-中亚两河流域向东传播,最终到达中国”。这个观点不够准确。应该说,葡萄和葡萄酒传入中国新疆的路线,大致是从其起源中心经伊朗高原——中亚两河流域(阿姆河和锡尔河)。到公元前600年,欧洲葡萄已经从葡萄和葡萄酒的“后起源中心”经由小亚细亚→南高加索→伊朗高原→中亚传到中国。

先秦时期,葡萄和葡萄酒通过北疆由西向东传播。因为在公元前3世纪之前,横跨欧亚大陆的交通线经过中亚北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并不在主要交通线上,东西方对此知之甚少。因此,在先秦时期,新疆北部的伊犁河谷、奇台、雷姆和哈密、巴尔昆地区,特别是北疆地区,早于公元前5世纪就已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因为根据新疆鄯善县阳海墓地出土的藤蔓来看,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东江区鄯善地区就已经种植了葡萄和葡萄酒。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小国是否种植葡萄或酿造葡萄酒,由于史料缺乏,不能确定,但有理由推测仍有可能。

西域葡萄种植和酿酒的产地在秦汉时期进一步扩大,开始传入内地。如前所述,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的大宛、大夏、康居、大岳、新疆等古代中亚国家种植葡萄酿酒,而新疆南部地区如益寿、于田等地也种植葡萄酿酒。公元前2世纪,随着塞尔维亚人的迁徙,中亚和新疆出现了许多小国。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期间,大岳从家乡河套西迁至伊犁河、楚河一带时,当地部分塞族退守至锡尔河北岸,即后来的康居。到公元前140年左右,这些塞尔维亚人一部分进入了阿姆河以南地区,消灭了希腊人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了大夏王国,另一部分进入了费尔干纳谷地,建立了大宛王国。与此同时,一些塞尔维亚人南下,分散在帕米尔高原各地。后来一部分进入犍陀罗地区建立厨客之国(今克什米尔),一部分向东进入塔里木盆地建立多个小城市。约公元前130年,大月氏因被乌孙打败而南迁至阿姆河流域,并吞并了当地的大夏国。因此,史书记载的大湾及其左右两侧的葡萄种植和酿酒,似乎也与塞浦路斯人的迁徙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在公元前2世纪,塞尔维亚人的迁徙路线可能是这一时期西域、中亚、新疆葡萄和葡萄酒的再传播路线。如上所述,其实塞尔维亚人迁徙的一些地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或者是后来被称为夏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公元前250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35年)。农产品除了粮食作物,也以生产葡萄闻名,希腊史料中提到了马尔吉亚的葡萄种植业[26]。可以说,塞尔维亚人在迁入时继承了原地区的葡萄种植和酿造业。当然,塞尔维亚人与中亚和中国新疆的葡萄种植和酿酒的关系,将在另一部手稿《世界葡萄文化史》中进一步论述。

这期间,康居地区仍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康居生活在咸海沿岸和锡尔河下游。据此,该地区(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包括谷物、石头、葡萄等。《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也说:“李属安乐府,以其马牛羊,多产于而闻名。它的水土很美,所以蒲萄酒特别有名。”1975年,在新疆天山北麓的一座古墓中也出土了一套公元前后西汉时期(约2000年前)的酿酒器具,包括球形的青铜壶、扁平的陶瓷发酵罐和榨葡萄的木制工具。(4)西汉时期乌鲁木齐特克斯牧场和乌拉泊水库葡萄吊坠耳环的发现,间接说明了当时北疆乌孙等国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

从上面还得知,就文献记载来看,今天南疆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最晚不晚于公元前130年。在今天的东江地区,也就是车夫郭谦等人的所在地,秦汉时期就有葡萄和葡萄酒了。1985 65438+2月,在吐鲁番火焰山公社以北哈拉合卓的一座汉墓中,死者的木棺底部出土了多条古藤蔓。[28]到了东汉时期,新疆东江地区的葡萄种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记载。《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说:“义乌宜五谷,桑麻,蒲萄。”义乌就是现在的哈密。可见秦汉时期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传到了东疆的吐鲁番和南疆。这一时期,在天山南麓,包括南疆,葡萄种植和酿酒非常普遍。据《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记载,越国、建斌及其所属国南都、武夷山出境,种葡萄。大越国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已如上文所述。主厨客国《汉书·西域传》主厨客国篇云,“王之训县丞,去长安二万二千二百里。它不属于所有人。户口军人多,大国也。.....厨房平坦温和,有紫花苜蓿,奇花异草,檀香,荷花,梓,竹,漆。种植谷物,培育水果,用粪肥处理花园。“游国难,西域传游国难。”知望去长安走了150英里。有五千户,三万一千人,八千兵。东北距独虎之所2850里,西距无雷340里,西南距大厨宾330里,南接瓦羌,北接秀逊,西接大月氏。种植谷物和水果。“武夷山出境,《汉书·西域传》武夷山出境,“知望到长安二万二千二百里。它不属于所有人。户口胜兵,大国也。.....武夷土地炎热粗糙,植被、畜牧生产、谷物、蔬果、饮食、宫殿、城柱、钱物、兵器、金珠,都与厨客相同。“可见武夷山出境时也种葡萄,酿葡萄酒。

西汉时期,南疆疏勒、且末等地也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说:疏勒国“有城柱,西为大岳、大宛、康居之路”。可以看出疏勒位于交通要道,周边是葡萄种植区(如大湾、玉田)。所以根据其适宜的气序和地理位置,应该是产葡萄的。《汉书》卷九十六《论西域》说:“末国,王治末城,往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北接尉犁,南接小湾科,有葡萄果。“葡萄也生长在完美的国度。根据斯坦因的考古发现,民丰尼亚遗址(古精觉王国遗址)一座1至3世纪的果园,至今还保存着一排排枯死的桃、杏、葡萄等果树。[29]1995 10,尼雅遗址一号墓地三号墓一个合葬墓里,葡萄、梨、小米饼、羊腿等。在女主人脚边的陶器和木头里也发现了。[30]龟兹还种葡萄,酿酒。

东汉时期,塔里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的绿洲葡萄种植继续发展。王逸《荔枝赋》略曰:“是大皇帝,居中州。东野公罗文淑瓜,南浦黄干芝华橙,巴山西绿葡萄,北燕推荐硕宾巨栗,威图送西山杏。”]这昆山就是西域的昆仑山。在汉代,西部边界的南部已经到达喀喇昆仑山的北部和南部山麓。这说明天山以南的西域塔里木盆地绿洲及其邻近地区种植的葡萄在汉代就已经是有名的贡品了。

可见,秦汉时期,新疆的葡萄种植和酿酒可能是通过北疆传入东疆吐鲁番地区,也可能是通过帕米尔从中亚传入南疆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小国。在这一点上,新疆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是非常普遍的。

综上所述,从相关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人类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时代相对可信,约在5000年至7000年前。葡萄和葡萄酒的原产地应该说是在东方,应该说是“多中心”,包括地中海东岸、小亚细亚、南高加索等地区,主要涵盖叙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等国家;葡萄和葡萄酒的“后产地中心”一般在欧洲和北美,北美主要包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葡萄和葡萄酒起源于葡萄和葡萄酒的“起源中心”伊朗,可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通过伊朗高原——中亚传入克什米尔。在公元前2000-1000年前,可能已经通过伊朗高原-中亚流域(阿姆河和锡尔河)传入中国北疆和部分东疆地区。最迟到公元前600年,欧洲葡萄已经从欧洲和希腊这个葡萄和葡萄酒的“后起源中心”,经小亚细亚→南高加索→伊朗高原→中亚,传到中国和新疆。秦汉时期,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可能是经北疆传入东疆吐鲁番,也可能是经帕米尔从中亚传入南疆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小国。在这一点上,新疆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是非常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