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扶旧忆旧散文
那是2002年4月的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刚从县里调到市教育学院。市委号召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农村工作队搞对口帮扶一年。根据计划,我院将抽调12名工作人员组成4个工作小组,由4名处级干部担任组长,1名副处级干部担任组长,单位领导担任专项组长。这项工作开展了一年,帮扶了泌阳县春水镇,一个离市区100多里的山区。这次是香河乡的香河、河庄、陈平、槐树李村,比它更远更穷。主要任务是围绕两大文明建设,帮助这些贫困村发展经济,开展三农文化科技卫生工作,宣传党的农村政策,解决村班子懒政等热点难点问题。第一年,帮扶工作被市委组织部通报批评。总队长是转业多年的副团职学院工会副主席邓德隆同志。团结没有做好,人民没有聚集起来,任务没有完成。鉴于任务艰巨,考虑到我熟悉基层工作,有领导经验,我分管的总务后勤基建、学生管理、保卫工作由其他领导分担,院党委决定任命我为组长;团队成员由加拿大党委选派,邓与我合作。他独自承包了槐树李村(因为几年前村里派他到村里,是学院历史上的扶贫点),请求帮助翻盘,单位大力支持,争取年底评为先进。
接到任务后,我感到责任重大。既然领导这么信任自己,就要尽全力做好工作。但是,如何带好团队,完成帮扶任务?经过深思熟虑,我先从调研入手,理顺思路,决定措施,与班子成员打成一片,帮助村干部群众,真情帮助,少说多做,甩开膀子多做。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去年没有做好的原因是我没有真正做好我的工作。脱离群众,领导没有理清思路,怕困难,组长没有率先垂范,组员怕吃苦,不想下乡只有补贴,互相指责不团结。总之,这是一个思想问题。现在,从我做起,当好“领头雁”,过好“五关”,把自己扑倒,带领大家真诚合作。首先是“思想障碍”。顺其自然。既要“介入”农村,也要“介入”农村,不要整天想着单位的工作和家庭琐事,摆脱应付帮扶工作的思想,心里想着本地人,情感上愿意和农民群众交朋友。二是“生命通行证”。我习惯了在城市里放纵自己。现在,真的很难习惯独立工作,自己做饭,不扰民,睡农家乐,走土路,入乡随俗。然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和几个队长带头睡硬板床,吃自己的饭。我们不怕风吹日晒,也不怕脏不怕累。队员们,无论男女,也都如法炮制,克服了一个月22天住在农村的困难,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第三是“学习障碍”。以前在学校有自己的教学和工作任务,现在要离开原来的工作,去一个陌生的环境科学做农村工作。这确实是一项新任务。党要了解农村的各种政策法规,帮扶工作的政策要求,如何与农民打交道,交朋友。因此,迫切需要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工作。采取的方法有开会讲话、看书、带老带新、帮扶一、向群众学习、做笔记、不懂就问、边做边学、杜绝不专业的话、避免群众笑话。第四是“功亏一篑”。每天都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落实、有进展,尽力多办实事好事,以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好评为检验标准,真正做好工作日志,便于领导自己检查总结,感觉群众工作干起来有意思。比如我今天拜访了几个人,他们反映了什么问题,帮助解答或者解决了什么问题;群众最渴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帮助,跑什么项目,有什么想法和收获等等。第五是“纪律”。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和群众纪律。不说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帮助工作、不利于群众积极态度的话;上班不偷懒滑,不作弊,不无故旷工;严于律己,不搞生活特殊化,不要群众的土特产,不要群众对我们有意见。
坚持做到“五个过关”的结果。一年下来,我们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收获了很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中有四件事我记忆尤新。
第一件事:向全市各县区介绍帮扶经验。我带着队长Xu zhēng和张毅、焦俊豪两个小队员帮忙的河庄村,是最光荣最光荣的。由于帮扶成绩突出,Xu zhēng队长代表泌阳县117队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当年全市帮扶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参加了十县十人小组巡回宣讲(原来市委组织部让我介绍经验,所以推荐徐临时顶替)。为什么短短八个月的工作值得介绍经验?主要是跑项目发展农村经济和“下乡”送温暖:我利用与县乡领导的熟悉关系争取到20万元用于村小学危房改造,协调我校投资帮助建设了8个班的两层教学楼;秋季开学教室倒塌时,我带领队员赶赴现场和村干部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了生命财产损失,并带头捐款筹集3万元修缮危房,消除了安全隐患;利用一切人际关系,协调县电力局30万元资金,为山区两个自然村200多户居民供电,结束了自古无电的历史,为村里的百姓送去了光明;我们帮助一家6口常年乞讨的精神病人贫困家庭种了8亩小麦,扶贫帮扶志愿者,摆脱了乞讨的帽子,建立了村组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制度,在全县推广;协调学院为本村八个贫困户的子女提供两年免费大专教育;为该村理清发展思路,请市里有关专家对村庄改造、道路建设、荒山绿化开发、畜牧业发展、矿石开发等进行科学论证和统筹规划;小麦种植前,请市农技人员给农民送科技,协调优良品种;完善村两委班子和相关村规民约,等等。虽然时间短,成绩显著,但为了表示感谢,村干部带领群众代表跑了200多里路到市帮扶办和教育学院,带着花生、红枣、柿子等山货,敲锣打鼓传喜讯,庆祝以我为首的驻村帮扶队员的成绩。那一幕真的很感人,充分说明了谁真正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好事,谁就不会忘记谁,谁就会真心实意的被评价和支持。
第二件事:扎实开展“下乡”活动。我不仅是我院的组长,还被泌阳县委任命为派驻祥和乡的组长,还负责管理市监狱派驻祥和乡的另外两个村帮扶队。对此,全镇人民寄予厚望。如何结合单位和个人的实际进行扶贫?我认为山区农民搞“下乡”活动是非常欢迎的,这也是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好事,也是我们帮扶任务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很少的钱或者不用钱来做,就看你愿不愿意做了。经过调查,我征求了农村主要领导的意见。首先我请了市第二小学老师给全乡300多名小学老师上优质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人才是以教师为本的。7月暑假,我亲自去找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说情。她当即表态,要派一名副校长带队,选派两名优秀教师教语文和算术,自带投影仪。她如约给全镇的老师上了两堂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优质课,让山里的老师们大开眼界,欢呼连连。她还希望邀请更多的教师来培训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在夏秋两季,聘请市里的高级农艺师、畜牧师,为该乡一个村干部党员中的6个示范户讲授小麦栽培管理知识和猪、黄牛科学养殖知识。群众非常愿意倾听,认真提问,在家练习。第三,有6场村里免费的露天电影。2002年6月5438+065438+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为配合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协调学院和市监狱领导同意免费为山区群众放映喜爱的电影,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特别是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
第三件事:邀请市县文化、林业部门申请千年古树名木保护。在山区陈平村,队员们听群众说:村北的山涧沟边上生长着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树冠如华盖,枝繁叶茂,树干三人合抱。没人知道它有多古老。当地人视其为“圣树”。在第一个阴历月的第十五天,将会有来自李三附近五个村庄的好男人和女人。为此,他们发现这是一棵罕见的古树,应该加以保护,以破除封建迷信,于是邀请我和其他队员一起观望、求证。因为普通人没有保护古树的知识,没人管,也没人反映过。我们一和乡主要领导沟通,就认为应该保护这棵银杏树。在我们队员的建议下,我们多次邀请市县文化、林业部门的专家进行鉴定。结果是桐柏山区罕见的千年古树,后被登记在市县古树名木册,增补编入泌阳县志,安排专人看护保护。也算是我们对当地文物保护的一点微薄之力吧!
最后一件事是我们忙于农业参加劳动和帮助贫困家庭。收割小麦时,我带领4名队员亲自讲解为什么庄贫困户割麦用镰刀,拉麦用大车。在打谷场上,我用牛和石头帮助老乡们磨、起、抬麦子,一举一动都为小队员们树立了榜样。秋收的时候,我们还帮困难户收红薯、掰玉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摆架子,也不装腔作势。现在每次翻出当时队员给我拍照的相册里的劳动场景,我都会很自豪,很怀念,很有想象力。因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这些农活我都干得很熟练。农忙时,我帮助贫困户。不仅人家感谢我,老百姓也觉得你能和他们相处,不骄不躁,不官僚。如果他们有空愿意跟你说心里话,会把你当朋友,尤其是村干部。你依靠了他们,他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你的生活、工作和思想作风。所以,做农村工作,一定要真正和农民交朋友,不要把自己当贵人,要把自己当卑微人,把自己扔下去做实事,做好事,不要说空话,不要做表面文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你当朋友,才会愿意和你合作,才会主动为你排忧解难,才会愿意做出成绩,也算是我对生活的一点点感悟吧!
事实上,要完成任何事情都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俗话说“事在人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之所以在驻村一年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是因为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也是因为当地干部群众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只是在“出谋划策、用好人、以身作则、真抓实干”方面做了我应该做的,做了一点点贡献,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然而,在村里帮忙的那一年结束时,我在组织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那一年,我被市委评为优秀县级领导。泌阳县只有四个人,从省直单位选拔只有两个人。这是我单位常年分管工作,干得不错的时候得到的,也是我不想巡回介绍帮扶经验的主要原因,因为按照要求,队员一个月要在村里住22天。其他队员有4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单位也被评为村里10先进单位之一。作为一个经受住了批评的经济实力薄弱的学院,能够被表彰社会帮扶工作,特别是对我来说,是很满足的!正是因为帮扶工作成绩突出,市委组织部领导后来研究,专门把我调到市帮扶办工作了三年,协助做好全市数百个市级单位和部门定点帮扶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靠着努力和拼搏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最后被正处级待遇,深受组织喜爱。因为我在村里的帮扶,连续四年年底被评为优秀,这在我市领导干部中是少有的现象,也是我人生中最辉煌、最安逸、最巅峰的时期。这正是:
在村里帮扶一整年,像一条河,泥土走在泥丸里。贫困山区农民苦,要吃两个XXX虽然很少被个人发现,但是精准扶贫自然是有的。回顾过去,我成就了很多,回忆起来总是会心一笑。扶贫任务重,中国人很难做到最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的是老乡,真心实意的帮助是关键。内外合力摘掉贫困帽子,民族复兴在等着我们。添砖加瓦,共同努力,期待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