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肉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又是怎么来的?
锅包肉是一道酸甜可口的菜,把咸鲜的“焦猪肉条”换成一条,以满足外宾的口味。通常是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制,裹上炸浆,在锅里炸至金黄色,捞出,然后在锅里搅拌增稠。
哈尔滨道台福彩的创始人,滨江道台都薛莹的第一任厨师长郑兴文,是锅包肉的鼻祖!
据道台菜第四代名厨郑树国介绍,郑氏家族是旗手,的父亲郑生活在辽宁,在京从事茶叶生意。因为应酬和交际,他经常品尝各种美食,口味很别扭,所以被朋友们戏称为“美食家”。郑兴文6岁时随父亲来到北京,并逐渐对烹饪产生了兴趣。14岁的他,对美食和烹饪有着强烈的偏好。拜完淮扬菜的传人——陈彩宝门。
东北名菜:锅包肉的历史渊源
郑认为“君子远炊”,担心儿子做饭会给旗手丢脸。然而,郑兴文决心很坚定,于是郑只好满足他的想法,把送到恭王府去学烹饪。这开阔了郑兴文的眼界,拓宽了他的知识面。24岁时,郑兴文开始了他的艺术家生涯。家里不让他出去做饭,他就在北京东华门大街上开了一家“真味居”餐厅,自己当老板。“真味居”有很好的客户群。郑兴文的“八旗式”脱颖而出。他只关心菜肴的质量,却忽略了成本。结果生意越红火,他亏得越多。工作三年多,他不得不倒闭。
1907年,郑兴文带着14厨师来到哈尔滨,由家人——黑龙江省对外汉语谈判局总经理郑国华推荐,进入当时的滨江官道衙门做上官厨师,专门为第一道台督餐饮。道台府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官邸,经常招待外宾,尤其是俄罗斯客人。因为外国人喜欢酸甜口味,北方的咸味让外宾不舒服。道台的杜·命令官府里的厨师改变菜肴的口味。郑兴文把咸的“烤猪肉条”改成了糖醋菜,这使哈尔滨成为了卤肉的起源。郑兴文称之为“锅炒肉”,这可能是外国人点餐时的发音问题造成的。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锅炒肉”。
东北名菜:锅包肉的历史渊源
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很喜欢,每次来吃饭都要点。而且,郑兴文在道台府的厨师创造了许多美味的菜肴,如“猪头炖”(后改为“猪头饼”,仍被民间称为“猪头炖”)、“烟熏卤鸭”和汤嫩的“炖狮子头”。1911年,郑兴文在奉天(今沈阳)举行的世界鼠疫研究会上,因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扬,并获得了大会颁发的“河畔食客”荣誉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