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文化
黄梅戏
地方流行的采茶戏(或吊儿戏、广济采茶戏)、文曲戏、黄梅戏等地方剧种。有一个独立的黄梅戏剧团(现已改为武穴文曲剧团)。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于2007年举办。武穴市在古代位于荆州和扬州的交界处。武穴市居民大多是明代以前从江西平福源(瓦屑坝)一带迁入,保留了明显的江西风俗和语言(赣方言)。民俗强调宗教,在婚丧、生育、节日、房屋竣工等仪式中保留了很多汉族传统习俗。注意当地菜肴,避免辛辣食物。
岳家泉
武穴是岳家拳的传承发展之地。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岳飞落难后,其子岳震、岳亭及部分将士隐居在广济县(今武穴市)养马岭村,与留守将士一起学习岳家军的拳法。此后,岳家泉在民间发展流传,至今已有860余年。
武穴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武术文化底蕴深厚。2008年,武穴岳家拳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已经成为武穴的文化品牌。该市多次派武术代表团赴香港、台湾省进行交流演出,特别是在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七枚金牌、十枚银牌,使武穴岳家拳名扬湘江。
武穴方言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武穴方言处于西南官话、峡江官话、河南官话和北方官话赣语的交界处。它是一种特殊的“楚方言”,难以归入某一方言区,也可以说是一种混合方言。武穴方言的主要特点是:语音上独特的U元音;有四个鼻音声母:m,n,g;还有单词留在,都以声门音结尾;声调有六种,去声有阴阳之分。语法上,有些句型的语序和普通话不一样。词汇方面,古楚词多,外来词多。所有来过或去过武穴的外宾和商旅人士都觉得武穴的民间称谓很奇怪。例如,我们称我们的祖先为“爸爸”,我们的父亲为“爷爷”,我们的母亲为“伊”,我们的妻子为“妈妈”。
武穴姓氏
武穴市是传统的汉族聚居区。民间有万和雷等说法。无广济县,六姓已先来。武穴镇从汉代开始就有渔民居住,形成了武家岳(后称武家岳)。此后,北方士绅不断南迁旬阳地区。隋唐以前,著名的姓氏有徐、梅、田。居住在武穴市的主要姓氏大多是宋元明前后从江西平福源(瓦屑坝)迁入的。俗话说,有两个姓,刘洲和朱果。从1847到1968这100多年间,家族争斗超过100起。其中,1911年7月,大金地区周、胡为争夺岳林嘴码头,激战五六天,双方23人阵亡。1947期间,大金地区周姓、刘姓因抓壮汉意外引发大规模斗殴。这场家庭斗争波及了这个县的大部分地区,震动了整个国家。居民分布以最常见的姓氏为主。贵族家族有彭城刘氏、易门陈氏、裴国堂朱氏、三槐王氏、颍川甘氏等。武穴也是汉族蓝姓的主要聚居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