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剧本主题学习的理想责任
《雷雨》:中国百年第一剧,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让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让中国戏剧走向成熟。近百年来,如果只选一部剧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那一定是《雷雨》。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戏剧,它的诞生打破了以前中国只能演外国剧的局面。是中国戏剧史上演出场次和团体数量最多的杰作,是中国戏剧百年神话和奇迹。《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史,既是中国戏剧导演的艺术史和社会接受史,也是中国戏剧表演的发展史。这些都让《雷雨》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百年第一剧”。茶馆:《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是当代中国戏剧舞台上最著名的剧目,也是老舍后期创作中最成功的作品,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该剧的后辈们不断用一种仰视的眼光回望这部经典时,发现它其实是一种“写意”的经典东方美学在蓄势待发,没有复杂的剧情转换和独特的时代立场判断。1980年9月,《茶馆》应邀赴原西德、法国、瑞士演出,中国戏剧首次走出国门。到2004年5月27日,《茶馆》已经演出了500场...一部三幕剧,浓缩了中国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底蕴。屈原:历史剧大师屈原不仅是40年代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杰作,也是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这部一口气拍了十天的五幕历史剧,可谓是戏剧大师郭沫若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剧,生动地展现了郭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屈原》在日本、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国演出600余场,创下了中国戏剧在国外上演的纪录。压迫:写于1925年冬天的现代主义戏剧典范——独幕剧《压迫》,被洪深视为“当时喜剧创作中唯一的杰作”。该剧创造了堪称典范的人物语言和最为人称道的戏剧结构,这在同时期大多数粗糙低质的作品中是不多见且普遍有价值的。丁西林的《人间喜剧》在他所处的时代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压迫》也不例外。事实上,丁西林以《压迫》为代表的喜剧,是中国现代主义戏剧成功尝试的第一个典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是中国整个戏剧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上海屋檐下》:写于抗日战争前夕的小说《上海屋檐下》,通过一群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和悲欢离合,揭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暗示了一场雷雨的前景,力图让观众“听到即将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作者夏衍说这是一出悲喜剧。《上海屋檐下》是因《八?6?113“中日在上海开战,失去了上演的机会。直到1939才由吼剧社在重庆首演。然而,该剧的出现却是中国抗战戏剧的目标,从而奠定了夏衍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毛女》:延安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戏剧成就的重要标志,是由贺敬之、丁毅编剧,鲁迅艺术学院1945集体创作的优秀长篇话剧《白毛女》。虽然是新歌剧,但其舞台风格与话剧相似,是话剧与民歌巧妙结合的产物。成功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它的出现和成功推广,为建国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戏剧创作模式提供了示范效应。《在寂静的地方:新时期现代戏剧代表作》1978,165438+10月,由上海工人宗福贤创作的四幕话剧《在寂静的地方》16,演出轰轰烈烈。20多年过去了。回顾该剧在《沉默中》的演出和剧本的出版,以及在全国的广泛传播,数百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院阅读和观看了剧本。艺术价值不再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它把当代文学从“文革”10年的文学禁锢中解放出来,让濒临灭绝的戏剧再次复活。绝对信号:小剧场运动先驱1982 165438+10月,由林兆华执导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开启了新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先河。这一成功的实验性演出,成为转型期中国自己戏剧的开创者,引起了戏剧界探索小剧场戏剧的兴趣。戏剧打破了传统的观众和演员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打乱了传统戏剧《现在进行时》的“编年式”时间结构。《暗恋桃花源记》:一部家喻户晓的亚洲经典1986舞台剧《暗恋桃花源记》奠定了台湾戏剧家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室在戏剧界的地位。此后的四次编曲使该剧成为亚洲著名的经典,集编导于一身的赖声川也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中国戏剧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倾城之恋:61年续写倾城之恋,入选“十大”传奇,指相隔61年的两个不同版本。张爱玲在1943写了小说《倾城之恋》。次年,她又亲自将其改编成四幕八场的现代戏,于12+06在上海广信大剧院由大众戏剧公司演出。该剧由朱端君执导,演员阵容强大。罗兰饰演白流苏,安慰饰演范柳媛,薇薇饰演许夫人,海涛饰演印第安公主,端木蓝欣饰演四奶奶...他们都是暂时的明星。61年后,香港话剧团以全新的倾城之恋呈现爱情,导演毛俊辉将原著的结局戛然而止,将白流苏置于改革开放后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