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荒安民》这本书来看,古代如何救灾?
中国五千多年来一直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种植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自然灾害,给国家带来很大的损失。在古代,帮助灾民的方法并不多。最常见的方式是由朝廷向灾区人民分发食物。但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可能距离灾难发生、朝廷给予救济已经很久了。而且到了之后,也不排除有奸臣在路上贪污粮食,造成古代灾害,无法有效救济。于是,宋代鄱阳人董璇结合以前的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写了一本书叫《救荒生民》。这本书对于减少中国古代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1.《救荒生民》一书列举了20种救荒措施。有长平、益仓、劝导、禁抑、不抑价、旱灾检查、减租、贷种、遗赠、放宽、奖励、出家人、优农、防盗、捕蝗、和谐、关怀流民、劝种麦、通融、贷库。其中,长平、益仓、劝导、禁绝、控价尤为重要,是解决灾害的主要方法。沈东救灾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普通民众的储备和市场价格进行救灾。而不是简单的利用政府发放救济食品。《使人民生活在饥荒中》这本书在救灾意义上是独特的。虽然它不是第一部关于救灾的书,但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灾害管理思想,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二、从《救荒生民》这本书来看,古代如何赈济1。人民的消费能力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如果大米和面粉的价格在灾难发生时疯狂上涨,人民将会流离失所。有一种说法是,在沈东提出的方法中,价格没有被抑制。意思是灾后不打压价格。灾难过后,当地的粮食价格肯定会上涨。虽然不打压的话会很高,但是随着当地粮价的上涨,一定会有一些外地的商贩把粮食带到灾区。这样,粮食多了,价格就下去了,数量也就增加了不少,可以有效达到控灾的效果。其中在《救荒生民》一书中,也写了商人听说了,早晚为后者着急。大米来了之后,也降价了。利用市场救灾。2.通过民储粮和政府政策挽救灾荒的途径主要有长平、义仓、劝禁。其中,昌平和义仓主要留一些稻谷,在收成好的时候使用。它可以让人们在灾难发生后等待救援。如果民众流离失所,会造成社会动荡,扩大灾难的影响。劝说米多的人分享一部分没米的人,可以有效的最大化资源,稳定人心。然而,禁令是通过买卖大米来帮助灾难。沈东在《救荒生民》一书中写道:“救荒的方法有多种,但大致有五种:平时救济,仓库救济,劝贫分豪族,抑制贪污,抑制物价,禁止使用。如果你能做到五件事,你就一定能做到。3.荒政的主张,而董璇也向灾民主张荒政的主张,并且在苏轼的《栾城集》中也写道,大旱之后,准备荒政的人还在懊恼;秋子虽生,终无可忧者。宋代陈翔在《论语全解》卷七中写道:“大荒有荒之治,百病有治,故曰常。“可见,荒政是古代重要的救灾政策。荒政是指中国古代的荒政、荒令和荒政制度。当然,也包括救济灾荒的实践活动、思想和具体措施,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思想措施。从《饥荒中的活人》这本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救荒的目的是为了活人。饥荒主要包括什么?这里因为天灾,收成不好,所以人民缺粮。赢得民心是要达到的目的,可见饥荒的残酷。住民,就是保证百姓能挺过灾难。就其意义而言,它接近于饥荒救济。从内容上看,也是制度措施方面。4.预防灾害当然,一味的救灾不是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时刻预防灾害的发生。沈东认为世界上一定会有水旱灾害,那些对水旱灾害没有准备的人是可怕的。古代的灾害多为水旱虫灾。洪水和干旱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思想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也广泛体现在荒政思想中。《救荒生民》一书虽然以救荒为目的,但也非常重视预防。提到的方法有备荒仓储、兴利除弊、荒政救济等。灾难来了之后,最大的影响就是食物短缺,人民的日常生活得不到保障,会造成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最有效的方法是提供足够的食物来帮助灾后的人们。然后可以在收成好的时候建仓库储备粮食,以备灾后使用。统治者除了建立阵地,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纠正问题,预防灾难。我们知道大规模建设后往往会发生灾害,所以如果统治者不破坏建设,灾害就会相对减少。水位上涨就兴修水利。在干旱的时候,水也可以被排出来救灾。就像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大大改善了中国北方缺水的问题。拯救饥荒不仅需要政策,更需要有效的执行。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人去做。在《救荒安民》一书中,沈东主张增强官员的防灾救灾意识,在灾难来临之前采取行动。第三,认为《救荒救民》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部荒政专著,在荒政领域具有独特的开拓性作用,为荒政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古代的救灾提供了方法。所以,在马舒元帅救荒的事后,有这样的记载:“董阳编荒书,尽善尽美”。据记载,《救荒生民》并不是第一部写救灾的书。在它之前有《青州赈记》、《大路振记》,但《救荒生民》把历史上的荒政理论写成一本书,开创了荒政思想的先河。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解决饥荒问题的一把新钥匙。《救荒生民》一书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饥荒的方法,但我认为防灾比救灾更重要。我们应该从源头上解决灾难。毕竟救灾就是灾难发生了,肯定会造成损失和恐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防止灾难再次发生,让国家安全,人民安居乐业。参考文献:1:董璇《救荒救民书》2:苏轼《六安季承》3:陈翔《论语全解》。